第100章 朝事(第2/2頁)

此時,就聽前方傳來一陣怒喝:“高新鄭,你欺人太甚!”

明代朝堂罵架其實挺常見的,遇上那等脾氣火爆的,打上一架也並非不可能。

但今日,罵聲卻並非出自身後,而是隊列之前!

高新鄭何人?當今首揆高拱是也,高拱是河南新鄭人,明代官員坐到了一定的位置,旁人便以其家鄉代其名號,如嚴嵩人稱嚴分宜,徐階人稱徐華亭。

之後不知高拱說了什麽,殷士儋一把揪住他的領子:“先逐陳公,逐趙公,復逐李公,今又為四維逐我,你能長久把持著這首輔之位嗎?”

眾官員:“……”

以往都是下級官員打架閣臣勸導,今日閣臣打架,眾人只能……吃瓜看戲,不敢出聲。

殷士儋脾氣卻比眾人想象中還要火爆,罵完高拱還不夠,他袖子一揮,內閣大員的氣度也不要了,伸出拳頭就要打高拱。

張居正自然是坐不住了,伸手就要攔,卻也被殷士儋罵了一頓:“張太嶽,要你在此裝好人!”

高拱此時有意張四維入閣,誰知位置被殷士儋擠掉,殷士儋雖為裕王潛邸舊臣,與高拱相處卻並不和睦,可兩人相處竟惡劣到在朝堂上開打,這著實出乎柳賀意料。

罵戰結束後,眾官員是眼觀鼻鼻觀心,大氣都不敢出,等到隆慶帝露面時,眾人也是該奏事的奏事,該上報的上報,就好似無事發生一般。

高拱為人一貫霸道,朝中眾臣私下裏這般說的不少,隆慶帝登基不過五年,從徐階、陳以勤到李春芳、趙貞吉,走了的閣臣比留在內閣中的數目還要多。

今天殷士儋演的這一出算是把高拱的老臉都扒幹凈了。

但眾人也不禁感慨,張四維果真厲害,竟叫高拱殷士儋兩位閣臣相爭至此。

……

這一日下朝時,整個朝堂可謂安靜無比,九卿衙門及翰林院官員平日下朝總有幾句閑話要談,要麽就是其余衙門的官員攔住戶部官員,埋怨哪筆銀錢發放遲了,戶部官員則隨時開始哭窮表演,或是往那一橫,一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滾刀肉模樣。

而今日,說話的人少了,幾位年老的官員似乎連咳嗽都忘了,眾官員只用眼神互相示意,便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柳賀那日已在內閣見識了高拱殷士儋兩人爭執的後續,但直到今日才發現,故事還沒有結束。

翰林院眾翰林也在猜測,高拱與殷士儋誰先

走人,不出意外的話,先走人的必然是殷士儋,畢竟高拱是首輔,他是閣臣,且隆慶帝心目中顯然更偏向高拱,否則同為潛邸講官,殷士儋何須走陳洪的路子入閣?

退朝之後,柳賀便被吳中行等人圍住,柳賀低咳一聲:“午飯時再說。”

馬自強一直盯著他們這邊看呢。

柳賀猜,不僅翰林院衙門中如此,此刻京中大大小小的衙門恐怕都在議論高拱與殷士儋打架一事,靠著威壓是擋不住的,此刻光學士心中恐怕也是蹊蹺,這兩人何至於到老拳相向的地步呢?

如馬自強這等老成持重之人考慮的是朝事,新科進士們自然不會那般憂心忡忡,眾人純粹抱著湊熱鬧的心態。

如今翰林院中修撰以上官員才需上早朝,吳中行等人初授的檢討,自然看不到朝堂上發生的那一幕,而其余京官站位靠後,無法目睹最清晰的畫面,在這一點上,翰林官的優勢相當明顯。

……

這事足足議論了數日,以殷士儋罷歸告一段落,眼下內閣中只剩高拱與張居正兩位閣臣,內閣事務繁忙,東誥敕房、西制敕房便要添補人手,柳賀輪值誥敕房的事便定了下來,與他一同的還有許國、沈鯉等人,除了增補輪值翰林外,中書唐文燦等人也同樣被補充進來,謄寫詔文、敕旨等。

唐文燦是隆慶二年進士,卻並非通過會試的途徑考中的殿試,他是嘉靖二十八年舉人,中舉之後便回家創辦書院,之後被選入內閣中書科任中書,在禮部舉辦的中書試上,唐文燦考中第一而獲得了參加殿試的資格。

當然,如唐文燦這般考中進士的還是少數,且唐文燦少時府試第一,也是少年舉人,才學自不必多言,柳賀雖為進士,但論起對朝廷詔令的熟悉也未必比對方更強。

柳賀輪值誥敕房當日,他才歸家,就聽唐堯說家中收到數封賀帖及禮金若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