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有何益處(第2/2頁)

彭通判剛回府,便有人聚到他家中問。

彭通判對於柳賀是否下定決心整飭鹽事也並無把握,他還分管著訴訟事,柳賀查閱販鹽的案卷時,彭通判默不作聲地將這些案卷記了下來,案卷中的內容,他也一字不落地告知了這些鹽商們。

“柳三元究竟意欲何為啊?”一位鹽商思索道。

彭通判道:“府台恐怕要如前幾任知府般,抓幾個販鹽的灶戶吧。”

聽聞此言,彭通判家中的鹽商卻輕輕搖了搖頭:“柳三元年輕氣盛,只幾個灶戶恐怕滿足不了他。”

“何況柳三元如今權柄日盛,便是王鹽司見了他都要暫退一射之地,若是被他查實販鹽之實,他不會輕易放過的。”

府中鹽商大多與柳賀打過交道,也在柳賀手上吃過虧,就因為柳賀在任,他們每年都要交出大手筆的商稅,給了這麽多銀子,換成別的官員,恐怕早就對他們客氣親密,可柳賀待他們卻仍是一般。

這位知府老爺著實很不好對付。

“此前商稅事我等倒是可以退讓,也算是給他柳三元一個面子,可鹽事卻是我等的命根子,難道就任由他柳三元肆意妄為不成?”一位鹽商道,“彭通判,便請您再關照一二,日後到了京城,我等定會在張閣老面前替彭通判美言幾句。”

“好說好說。”彭通判大大咧咧道,“諸位莫要忘了就成。”

鹽商們表面捧著彭通判,見他如此,心中卻不由搖了搖頭,這彭通判也不知是真傻還是裝傻,柳三元豈是那麽好相與的?

不過彭通判眼下對他們還有作用,他們倒不介意捧著此人,也算是在府衙中多一條線。

柳賀任府官後便將揚州府衙管得如鐵桶一般,鹽商的勢力想插也插不進,好不容易來了彭通判這麽個願意為他們效力的,他們自然也是求之不得。

鹽商們觀察,柳賀似乎真的是在查灶戶們販賣私鹽之事,想及此處,他們心中倒也沒有那麽慌張了。

不管怎麽說,灶戶們販鹽是在明面上的,一查便知,可他們鹽商私底下販鹽卻很隱秘,畢竟想逃過官府偵察並非那麽容易,必須得有官面上的人助力才行。

他們擔憂的還是柳賀的性格。

柳賀這人看似無害,可觀他行事,卻是謀定而後動的性子,此前他在府衙審案時府中士紳已有所察覺。

比如那江西橋案,江西橋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生員,可為了將這人的案子做實,柳賀與興化李家提前打好了招呼,李家公子竟親自來公堂作證,除此之外,柳賀更是請動了提學禦史傅孟春,可以說是一絲機會也不給江西橋。

之後商稅之事也是如此,這人

表面上不動聲色,私下卻將揚州府眾士紳犯過的錯全部挖出。

當真是天下第一等的奸詐小人。

因柳賀在揚州府中任主官,揚州士紳們對狀元郎應當光風霽月的印象全部破滅了,家中辦席聽戲時,他們也不愛聽狀元戲了。

戲本子裏都是假狀元,真狀元他們可是親眼見識過!

因而柳賀才露出查販賣私鹽的苗頭,揚州府中的士紳們都緊張了起來。

柳賀究竟會查到哪一步?他還能怎麽折騰?

事實上,柳賀倒真沒有府中士紳以為的那般一門心思盯在鹽事上,他在給張居正的信裏提到了這件事,具體辦還是不辦,張居正可以先給他一個章程,若真要辦,靠柳賀一人之力單打獨鬥也不行,他必須要有個助手。

販賣私鹽損害的是朝廷的鹽稅,若張居正讓柳賀動手,柳賀動手倒也無妨,此前商稅一事也給了柳賀一個提醒——他覺得自己是在彌補朝廷的稅收損失,可稅收上來之後,給事中禦史的彈劾折子就未停過,這反倒顯得柳賀有些多此一舉了。

所謂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大概就是如此。

鹽事也是,若真要動手查,鹽稅定能多收上來一些,可這於柳賀本人又有何益處呢?

鹽稅他分不上多少,花用還是歸朝廷,可得罪了大鹽商及他們的後台,柳賀日後在官場上恐怕會寸步難行。

大明朝為何海瑞這樣的官員極少?便是官至首輔者,又有幾人沒有私心?

所謂直臣、孤臣固然可貴,可直臣、孤臣是注定登不了頂的,尤其在閣部重臣皆由廷推、會推的情況下,非廷推的閣臣立身不正,即便入了閣,也會受到攻訐,可經廷推、會推者,誰人在京中不是朋黨眾多?

如海瑞這般的官員,會有官員在廷推中推他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