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萬歷八年(第2/2頁)

換句話說,日講官的課過於高大上了。

就這樣,自隆慶五年進京赴考以來,柳賀在家鄉度過了第一個春節。

盡管他成了家,有一子一女,但相比鎮江府別的家族,柳家人丁仍是不夠興旺,不與柳義往來之後,柳賀這邊只他一支,楊家也只楊鄉紳一支,這都有些像後世的家庭模式了。

不過柳賀仍是很高興,妙妙興奮得在院子裏跑來跑去,替柳賀遞窗花,過會再去逗逗知兒。

在京城時倒不是說不熱鬧,只是柳家在京城的宅子更小一些,且柳賀要去衙門當值一日,不當值的時候,他也要去上官府中拜會,他的下屬們也要來柳府拜訪他。

“從前見了家裏冷清的模樣,我便會想賀哥他爹,就算過節也不如如今快活。”紀娘子道,“那會哪能想到有今日呢?”

除夕晚上,涼菜熱菜擺滿了一桌,柳賀嘗著地道的家鄉味道,心中不由十分滿足。

用過了晚飯,楊堯和妙妙在談著元宵的燈會,妙妙回鄉後已出門過好幾回,對燈會自然很是向往。

柳賀則在伏案寫文章,春節之前,他已寫過拜賀的信件送至京中,其中包括一封給天子的秘信。

柳賀被外放至揚州時,天子賜了他通信的特權,到如今,盡管柳賀為避歸政一事而返鄉,天子依然給了他這份優待。

在信上,柳賀依然勸誡天子當一個好皇帝,他知天子不喜說教,在信中所用的言語自然婉轉許多,更多的還是和天子敘一敘家常,將沿途自己的所見所聞報之。

……

在家過年,柳賀依舊避不開人情往來,不過比起在京城時已經少了許多,過年這幾日,清風橋人來人往,住在附近的百姓都不由感嘆柳賀這位三元郎的影響力。

但過了正月,柳府一下子便冷清了下來。

除了節日的喜氣散去之外,也是因京城新傳來的消息——命翰林院侍讀學士余有丁為禮部左侍郎掌詹事府事。

這就意味著,柳賀這右宗伯轉左的幾率微乎其微。

官場上一個蘿蔔一個坑,這坑既被余有丁給占了,柳賀想再去爭幾乎也沒可能了。

姚弘謨退了,余有丁補了他的禮部左侍郎之位,柳賀的禮部右侍郎之位則由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何洛文補上。

正月過後,朝中的一樁大事便是二月的會試,會試主考名單已經定了,由申時行和余有丁二人擔任。

柳賀這邊更是門前冷落車馬稀,按資歷

算,余有丁並不比他弱,如今余有丁任了禮部左侍郎,在官位上的短板也被補上,下一步入閣似乎是板上釘釘的。

柳賀並不覺得自己被冷落,只能說,眼下這狀況正是朝廷賦閑官員的常態,只是旁人對他的期待更多罷了。

幾位好友都為柳賀可惜,認為柳賀一是在揚州任上,二是此時避居返鄉,都大大耽誤了他的前程。

不過柳賀將自己《鄉居小記》的後續幾篇寄出,好友們也都理解了柳賀的心意。

柳賀在官場上進階太快,所受風浪太多,也是時候好好歇一歇。

會試還未至,柳賀在鎮江府中都聽到傳聞,說這一科赴考者有張居正之子張懋修,若無意外的話,張懋修必中狀元。

這傳聞有鼻子有眼,似乎已看到殿試時天子欽點張懋修為狀元的場景。

這一科會試,赴考士子中有不少名人,據柳賀所知,張四維子張泰征也是應考舉子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大名鼎鼎的顧憲成、魏允中。

張懋修若中狀元的話,似是貼了萬歷七年所傳的張居正歸政一事。

柳賀在心中感慨,他與王錫爵都退了似還是不夠,張居正一日在首輔位上,這傳聞就一日不會遠離。

不管怎麽說,這一科會試到底是和柳賀無關了,他想任一科會試主考、再培養弟子的計劃至此正式破產。

或許他任官是一截一截的,在京城幹上兩年就非得滾蛋。

按歷史記載,張懋修的確是萬歷八年這一科殿試的狀元,盡管這一科才子眾多,顧憲成、魏允中與劉庭蘭並稱天下三會元,才名響徹天下,可這三人都未能問鼎狀元之位。

若柳賀沒有記錯,在描寫張居正的小說和劇集裏,張居正對此似乎毫不避嫌,甚至並不太瞧得上這天子特賜的狀元。

讀書人對他的怒火因此又上了一層。

柳賀是發現了,他這位恩師經年累月在刷讀書人的仇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