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上疏

《育言報》這事一過,柳賀依然安安靜靜當他的大宗伯,經此一事,禮部眾官員對他倒是十分信服,畢竟他敢為了禮部的事找上天子。

沈和是馮保心腹,一般官員根本不敢得罪,柳賀平日是溫和知禮的書生,大怒之下卻能將沈和一把抓住。

觀其行而知其人,柳賀平日都是能讓則讓,可一旦遇上要事,即便得罪了首輔、天子甚至太後,柳賀也往往能主動站出來。

這樣的上官總是令人敬佩的。

當然,柳賀行事並不蠻幹,而是依勢而行,如今李太後已擺出了一副不過問朝政的架勢,不得不說,其中必有柳賀的功勞在。

……

柳賀回京這幾月中,除了李太後命人查封《育言報》外,一切風平浪靜。

作為禮部主官,部務有余有丁、何洛文兩位侍郎分擔,柳賀平日所為便是申明禮制,在禮部與內閣之間充當溝通橋梁,另外,他也在關注倭國、朝鮮二國的動向,此事知悉者甚少,柳賀回京後,便由他親自過問。

萬歷八年本該是風平浪靜的一年。

——如果在十二月時,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未上疏的話。

到十二月時,京中各衙門忙碌得可謂熱火朝天,年前的事必須先處理完,再給在京官員發了俸祿節禮等,到這個時候,各衙門之間待遇的差距也就顯露出來了。

六部之中,戶部與吏部一貫是不缺銀的,前者借清丈田畝與一條鞭法之便,收歸國庫的銀錢比前些年多了數成,僅田畝一項,弘治時是三百萬頃,萬歷六年的數字是七百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頃。

戶部年底就不必憂心了,軍餉夠發,賑濟災民的銀子也充足,在京各衙門的官員也能過個豐盛的年景。

至於吏部,則是上上下下孝敬太多,就算京官們都窮得叮當響,吏部官員也不可能缺錢。

若論最窮,那必然是禮部。

但自《育言報》辦成後,靠著一印數十萬份報的積累,禮部官員除了自身的俸祿外,還能再多收一筆。

其實大明官員愛哭窮,可兜裏真正窮的並沒有幾個,畢竟官員們不靠俸祿過日子——柳賀如今是正二品官,年俸七百三十二石,比他剛任從六品修撰時的九十六石漲了七倍,那時柳賀都未覺得日子難過,更遑論現在。

潘晟任禮部尚書時對官員發俸便毫不小氣,柳賀接掌了主官之位後也是如此,《育言報》所獲的收益,他除了辦報必需與發給張元忭他們的潤筆費外,其余均拿出,作為福利發放給下屬。

除此之外,禮部衙門年久失修,國子監也常報何處毀損,柳賀便允了一筆銀給工部,請工部派人予以修整。

京官看似高高在上,但能經手的銀子遠不如地方官多,地方官進京,財大氣粗者出手就是千兩白銀,這都不算貪汙受賄,而是默認的人情往來,考成法推行後,此景象有所收斂,可久弊難消,大明官場以這種方式運行了二百年,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更改的。

像柳賀任二品尚書後,他既能參加會推,又能參加廷推,即推選官員都能發得上話,就如近日兵部尚書方逢時以年老乞休,吳兌有意爭位,一出手便是數千白銀。

王崇古、方逢時、吳兌皆是因促成俺答封貢起家,這三人都先後任宣大總督、兵部尚書,若方逢時病退,吳兌是不二人選,參與會推的官員必然都會投他,但吳兌依然送來了銀兩。

這就是默認的規則,縱然板上釘釘,規則卻不能被打破。

……

到這個時候,官員們都等著忙完年前的活計,等著安心過年了。

可就在臘八節那日,宮外百姓家家戶戶都在燒

臘八粥,豆香與米香十分濃郁,柳賀早起上朝,天還沒亮,鼻尖已嗅到粥的香氣。

他先起了,楊堯還在酣睡,柳賀去隔壁屋看了眼知兒,知兒睡得臉紅樸樸的,睡相可謂毫無下降空間。

看到知兒這般,柳賀不由有些想念紀娘子與妙妙。

他前日收到紀娘子寄來的信,說滾團已經不在,就葬在老宅的屋後,和柳信的墳冢隔了幾步。

當年聘貓的情形還歷歷在目,那時施允羨慕他家有貓,便常來摸貓逗樂,還給滾團帶好吃的,之後兩人都中了舉,施允也能有一只貓了,一晃眼,到如今已有十多年過去。

柳賀心想,他恐怕再沒有聘一只貓的勁頭了。

紀娘子說,妙妙為此傷心了好一陣,常去滾團的墳包那處陪他,她原想乘船來京的,然而今冬嚴寒甚重,河上結了冰,她打算開春了再帶妙妙回京。

出家門時天已微微有些亮了,柳賀上輩子上班從未起這麽早過,但好在晚上不必加班,中途溜出去摸摸魚也沒人管他。

上了轎,往宮城走時,宮城下皆是上朝官員的轎子,官員坐轎也有規矩,遇上官銜比自己高的官員必須避讓,但到了柳賀這個品級,滿京城需要他相讓的官員不過三位閣臣而已,閣臣和普通官員上朝的時間不同,倒也不必擔心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