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萬歷開關(第2/2頁)

因而張四維和王國光、張學顏談條件時,他幫了對方一把,可到了開海一事的選擇上,他卻選了柳賀。

現在一看,柳賀果然贏了,看來他的選擇沒有錯。

申時行穩坐釣魚台,張四維的面色卻可稱得上十分難看。

他已想辦法將王國光、張學顏拉攏,可開海一事上他卻仍敗給了柳賀。

這究竟是為何?

他視線在這一瞬恰好與柳賀碰上,柳賀並未露出得色,只是見張四維長久未出聲,他才道:“元輔,廷議之結果,我等閣臣早日告知陛下才對。”

張四維見柳賀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心中怨懣幾乎難以控制。

他身為首輔,卻無法掌控內閣,就連廷議也兩回輸給了柳賀,長此以往,即便天子不提,官員不彈劾,他也沒有臉面再居於首輔之位。

連廷議都掌握不了,便證明他這個首輔不堪此任。

想及此處,張四維視線不由看向申時行。

他原本只是有些懷疑罷了,此時卻十分懷疑,申吳縣究竟是有意,還是無心之失?

或許他從一開始就不該針對柳賀,不管柳賀如何強勢,對方仍是三輔,並非首輔,他最該提防的應當是申時行才對。

但眾官員中,面色最難看的卻非張四維,而是王國光與張學顏。

二人本以為,少了他們的支持,柳賀在廷推中必敗,他二人並非浙籍官員,故而對開海一事並不十分熱衷,何況張思維給出的條件著實令他們無法拒絕。

但此時,他們根本不知該如何面對柳賀。

結果已定,二人明白,張四維的承諾未必會兌現,可他們與柳賀的關系卻已經破裂了。

……

從文淵閣離開時,張學顏與吳兌走在一處,吳兌不由道:“子愚兄,你當真糊塗,張蒲州豈是可信之人?”

“你好好想一想,自元輔歸政後,戶部之事,柳丹徒可曾攔過你?戶部有事,兵部有事,他這三輔可從未推脫。”吳兌嘆了口氣,“元輔之所以將重任交托於他,而非你我,便是看中他是有情有義之人。”

張學顏被他一通說,許久後才道:“君澤,你說這柳澤遠究竟是如何贏的,我仍是想不通。”

吳兌便細細和他掰扯起來,參加廷推的無非是三品以上京官,六部尚書加侍郎十八位,還有九卿衙門並光祿寺、太仆寺、太常寺等,除此之外,翰林院及詹事府的主官、順天府的府尹,還有科道官員也有資格列席。

“王汝文

支持柳澤遠,此事你可知?”

王汝文是王篆的字,王篆如今任吏部右侍郎,是王國光的下屬,也公認的張居正的鐵杆,張學顏從未見他和柳賀勾搭過。

“豈會……”

王篆對張居正可謂十分忠誠,當年他們常在張府議事,王篆對柳賀多有不滿,便是因柳賀雖為張居正門生,吃了張居正的許多好處,與張居正關系卻並不緊密。

“這便是人心所向。”吳兌拍了拍張學顏後背,“子愚兄你好好想想。”

或許正是因為王篆離張居正太近,他比旁人更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張居正這棵護住他們的參天大樹已不在朝中,若他們仍不能相互扶持,日後不是誰想宰一刀便能宰一刀?

何況在吳兌看來,張四維並不是可信賴之人。

吳兌自戰場起家,能官至兵部尚書也少不了權謀,可他著實不喜張四維這般將權術玩弄到極致的官員。

若非柳賀令他出了兩回醜,其他官員恐怕不能看出,這張四維並非能成事之人。

“只盼柳澤遠能堅持久一些。”

……

廷議的結果自內閣交至天子手中,天子看向一旁的陳矩:“廷臣竟又支持柳先生?”

陳矩便將內侍們探聽來的廷議情形報之天子。

天子感慨道:“柳先生果然很得人心。”

“既然柳先生要辦,那便由他辦吧。”天子道,“柳先生這人永遠閑不住,若他能成了事,朕也為他高興,若不成,日後他要辦什麽也得先掂量掂量。”

這是萬歷十年的正月二十一。

一次小小的廷議,天子禦批,允福建、浙江等地開海,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大約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水花。

史稱“萬歷開關”。

這的確只是一次小小的廷議罷了。

參與其中的官員也未料到,自己的選擇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但自這一刻起,大明造船、經商、水軍甚至火銃等水準迅速提升,航貿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繁榮,水軍為海船保駕護航,朝廷同樣推出新政促進海外貿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