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

徐承宗臉色鄭重,對於大明海貿之事,他和陛下細細商量了很多次。

徐承宗嚴肅的說道:“片板不許下海,艨艟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入番,子女玉帛恒滿載而去。”

“我要提醒你們,你們自己隨便怎麽跑,陛下才不理會你們,但是你們要是把大明的百姓帶出去,尤其是帶出去奴役,衍聖公就是下場。”

“陛下向來說到做到,你們還是要違反禁令,那就不要怪陛下再至南京,將你們的大好頭顱砍下了。”

“別以為跑到天涯海角就可以逃脫,孔府的案子,陛下可沒結案。”

徐承宗說完,兩個人打了個寒顫,這孔府的案子都過去了三年了,陛下還惦記著呢?

徐承宗話鋒一轉說道:“當然,陛下也說了,誰掌控了海洋,誰就掌控了貿易,誰掌控了貿易,誰就掌控了寰宇之下的財富。”

棠樾鮑氏的兩淮鹽商商總鮑志敏,思考了許久說道:“若是如此的話,陛下為何還讓我們出海呢?”

費亦應看著糊裏糊塗的鮑志敏,挪了挪身子,無奈的解釋道:“因為陛下不是咱們啊,咱們只需要計算一家之私就可以了!”

“陛下是給咱們找了條出路。”

“霍霍外面人,比霍霍家裏人好多了吧。”

費亦應可以理解陛下的想法,因為在他眼裏,陛下已經仁至義盡了。

陛下從來沒有不允許任何的發財,甚至是鼓勵發財,只要不在家裏霍霍,甚至去出海貿易,攜帶大量的武器,陛下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那些不知死活之人,非要陛下嘗嘗厲害,非要囤積居奇的家夥,壓根就沒有認真的領悟一下陛下所有旨意的想法,甚至連邸報都未曾讀過。

邸報上,財經事務講解的多麽透徹?

費亦應能理解陛下的政令,甚至能夠猜到一些陛下的思路,他能感受到大皇帝對海貿的重視和決心,他打定了注意,趁著這股東風起,發一筆橫財。

鮑志敏無奈的說道:“可是海外化外之民,不懂教化,還是太麻煩了。”

徐承宗看著鮑志敏,這樣的人在大明不是少數,甚至是大多數。

徐承宗的聲音裏已經帶上了一些怒氣憤怒的說道:“你們整日裏在大明買地囤積起來,哪怕是沒有傭戶去種,也要囤積起來,為何?不就是大明人開化,勤勞而且還踏實,做事認真嗎?”

“就願意在家裏做門裏橫鬼,遲早要做陛下刀下亡魂!”

這些人都是典型的守舊的人,他們寧願待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待著等陛下撬骨刀撬骨,也不肯挪窩!

就是懶而已。

陛下民為邦本的執政根基,就決定了有人要為此付出代價。

那麽,代價是什麽?

徐承宗已經把話說的這麽通透了,但是鮑志敏依舊不肯挪窩。

如何把棠樾鮑氏一步步的吞了?徐承宗當然會做這件事,若是鮑志敏依舊不知改悔,那就不能怪他徐承宗手下無情了。

鮑志敏無奈搖頭,卻不答話。

費亦應則是積極參與其中之人,他本身就是海商,他低聲問道:“魏國公,費某問件事,若是,我假如啊,若是倭國發生了內亂,我橫林費氏在倭國占了地,陛下能給封王嗎?”

費亦應問的問題很重要,這個問題甚至涉及到了朝廷體統問題。

徐承宗反問道:“在費商總的眼裏,陛下是寧與外賊,不與家奴之人嗎?”

徐承宗為何說寧與外賊,其實在大明,尤其是南方的縉紳、商賈和勢要的眼裏瓦剌人、韃靼人和兀良哈人都是外人,但是北方局勢更加復雜,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說明白的。

徐承宗用一句話,告訴了費亦應陛下的忍受範圍,給瓦剌人封是封,給大明人封也是封。

這種域外王爵,其實都做不得數,只給印綬,不給冕服,更沒有什麽待遇了。

費亦應松了口氣,趕忙說道:“陛下自然不是。”

徐承宗眉頭緊皺的說道:“一旦在海外裂土,陛下可以下旨封王,但是家人永世不得回大明之土,此乃鐵律。”

這個代價是極為沉重的,就是一道選擇題,若是選擇海外封王,自然可以逍遙一地,但是朝貢可以,回家都就別想了。

“原來如此。”費亦應面色沉重,思考了許久說道:“橫林費氏,始以射利之心,尊明律而下海,如何敢忘中華之義,入番國以為奸?上有幹乎國策,下遺毒於生靈。惡貫滔天,神人共怒!”

“竊臣橫林費氏射利商海,賣貨浙江、福建,與人同利,為國捍邊,絕不勾引黨賊侵擾事!”

“此情,天、地、神、人,所共知者!”

費亦應是縉紳,的確可以稱臣,正經的舉人,雖然不做官,但是說一句臣是不為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