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

帝國,這個詞匯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之後,出現的一個詞匯,在狹義上講,形容由皇帝統治的強大國家,在政治意義上講,帝號也代表一種法統。

在西羅馬帝國覆滅之後,擁有皇帝這一稱號的君主,被視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所以在在同一時期內,理論上來講,泰西文明中,至多只能有一個帝國存在。

即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

蠻族們的皇帝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東羅馬帝國感受到了羞辱,對此表示了強烈的反對,在軍事、政治、文化和泰西諸多蠻族建立的國家,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征伐。

東羅馬帝國如何稱呼神聖羅馬帝國?

阿勒曼尼亞聯合大酋長國。

也不怪東羅馬帝國,瞧不起西邊蠻族建立的神聖羅馬帝國,叫他們酋長國。

誰讓神聖羅馬帝國一共有七個酋長國,也就是著名的七大選帝侯呢?

一種以七大選帝侯為首,數百個小諸侯國,組成的松散的政治聯盟,就如同春秋和戰國一樣,怎麽好意思稱帝國呢?

帝國,是東西方長期以來,最高的國家政治形態。

皇帝無疑是一言興邦,一言亂邦的存在,才敢、也才能稱之為帝國。

大明在永樂年間,當之無愧的可以稱之為帝國。

誰把大明從帝國這一秩打落到王朝的呢?

自然是朱祁鎮的兵敗如山倒,徹底將大明朝的糜爛,用最猛烈的方式解開,隨後的復辟,更是差點把大明帶到深淵之中。

朱祁鈺談到了奧斯曼王國進攻君士坦丁堡的意義。

奧斯曼的法提赫,想要把奧斯曼王國變成奧斯曼帝國。

若非也先冒名頂替的遠征軍,奧斯曼已經完成了從王國到帝國的蛻變。

尼古勞茲對大明的心態,有著清楚的認識,他回答埃萊娜的問題說:大明和奧斯曼只會面和心不和。

在中原王朝的傳統觀念裏,帝王只有一個。

洪武年間所有軍事行動,都是在打掉北元帝號,將其打落到北元汗廷。

這就是洪武年間軍事行動的政治意義。

“臣明白了。”胡濙領旨,有了最高指示,在和奧斯曼的接觸中,禮部就有了分寸和底線。

胡濙認真梳理了許久腦海裏最近關於奧斯曼的資料說道:“奧斯曼王國本身是依托於羅姆蘇丹國艱難的生存著,蒙古人處死了羅姆蘇丹國的最後一任蘇丹,羅姆蘇丹國滅亡,蒙古大軍東歸,奧斯曼趁機獨立。”

“奧斯曼肯定不是突厥人。”

康成志沒有撒謊,他自己本人的確是安西大都護府的果毅都尉康進德的後人,而且能把祖上的事兒說的很明白。

但是奧斯曼的主體,並非突厥人。

和帖木兒王國、白帳汗國、忽魯謨斯國不同,奧斯曼人並非盡數都是突厥人,甚至主體也非突厥人。

在和羅馬使者尼古勞茲反復溝通之後,確定了奧斯曼的淵源。

羅姆蘇丹國,又一個想要把東羅馬拱掉,自己獲得帝號的蠻族。

胡濙繼續說道:“大秦國的祖上真的闊過,但是隨著疆域的不斷收縮,他們的軍隊規模逐漸的縮減,不得不依靠外來的雇用軍團。”

“就像是西晉八王之亂的時候,八王雇用胡人作為軍隊,最後被反噬,出現了永嘉之亂,西晉滅亡。”

“奧斯曼是大秦國的雇用兵的主要來源,羅姆蘇丹國也是。”

奧斯曼的來歷,並非突厥,他們總是在借別人的名號,今天是突厥,明天是蒙古,後天是羅馬。

因為他們自己沒有。

這也是也先為什麽要用大明恭順王印的原因,也先連可汗都不是,他得先趕到拔都薩萊,才能繼承大汗的位置。

印綬,不是自己用蘿蔔刻個章就可以用。

當被承認和擁戴的時候,即便是用蘿蔔刻的章也會被人認可。

當不被承認的時候,即便是玉石和金銀刻的印章,也是無用之物。

這也是當初孫忠只是短暫借用了一段正統大寶之後,立刻就換成了朱文圭的印璽一樣。

因為在大明已經沒人認正統大寶了。

朱文圭的印綬,是李賢建立的咨政院撐起來的。

朱祁鈺看向了馬歡,此人已經五十多歲,但是依舊有著極為幹練的眼神。

馬歡向明宣宗獻出了知名的禮物,麒麟瑞獸,就是長頸鹿。

在宣德九年開始,馬歡就一直在寫《瀛涯勝覽》,瀛者,就是大海;涯者,就是陸地。

這不僅是一本旅遊觀光指南,還有永樂年間南下西洋各國的地理風貌,人文風情。

大明一直有著關於開海和不開海的爭論,一直持續要到了明末崇禎年間,關於隆慶年間設立的月港市舶司管理商舶的撕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