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

商輅說的是王振嗎?

當然不是,其實還是稽戾王。

商輅沉默了片刻,說起了正統九年的一個案子,正統九年,楊士奇年過八十當年去世,盤旋在大明朝堂上的烏雲看似散去,但是王振的當權,似乎又給大明帶來了新的烏雲。

有一個案子,是正統九年九月份判的,有稽戾王的正統之寶落印。

說的是江蘇丹徒人劉煜,此人是丹徒有名的豪奢戶,劉煜年輕的時候,因為家財萬貫,無心科舉,涉獵極廣,對水利、算學、醫術、金石(考古)、天文、音律都有涉及。

劉煜涉獵這麽多,千不該,萬不該,碰了賑災二字。

正統九年,劉煜遊歷至大同府,瓦剌襲擾了大同府,圍困城池長達三月,大難猝興,民眾走則無資,留則無食。大同府內,男子逃走,女子自盡,屍橫遍地者,有大門緊閉,而舉家餓死者。

劉煜家財萬貫,他當然不會挨餓,但是大同府的百姓挨餓,劉大善人動了惻隱之心,便開始賑濟災民,自己的錢很快就用光了,劉大善人又用自己的地契置換了一萬五千兩白銀,繼續賑濟。

城中實在沒有糧食之後,劉煜用自己手裏所有的地契從錢莊裏借了五萬兩白銀,出城去了。

出城幹什麽?

問瓦剌人買糧食。

當時的瓦剌人攻破了幾個糧倉,手中有大把的余糧,但是瓦剌人帶不走拿了多的糧食,劉煜用五萬兩白銀在瓦剌人手中購買了近十萬石的白糧,運回了大同府。

大同府內,平民男女日住其家領糧者,不下數萬口,頗形擁擠。

一個蘇州人,在山西行都司搞賑濟,還是傾盡家財的搞賑濟,與虎謀皮去找瓦剌人買糧食,這的的確確是看不得百姓受苦的大善人。

瓦剌人就像是草原上的風,來來去去,終究還是走了。

瓦剌人一走,不再堅壁清野後,大同人終於有了生機,大部分算是活了下來。

當地的百姓們對劉煜是感恩戴德,要給劉煜立生人祠,劉煜雖然不走科舉,但是他的交友甚廣,多少知道朝廷的忌諱,讓百姓們好好生活,就準備回家繼承家業。

在大同府折騰這一次,花光了所有旅遊預算不說,還欠了一屁股的債,不回家繼承家業,劉煜還不起這五萬兩的虧空。

劉煜要走,卻走不了。

大同府的知府胡萬把劉煜給抓了,理由是裏通賊寇,勾結瓦剌。

這件事很快傳的大同府上下都知道了,而後百姓們自發組織起來,不給官署送薪送水送食送菜,就是想知道劉煜為何被抓。

後來百姓們才回過味兒來!

瓦剌圍困大同府的時候,大同當地縉紳們,哄擡糧價,一日三漲,這劉煜不僅不漲價,還免費賑濟百姓!

這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瓦剌走了,當地的縉紳們自然不會放過劉煜,白花花的銀子就這樣白白給了窮人,真的是作孽!

劉煜作為蘇州丹徒遮奢豪戶,自然不是無名之輩,說不上直達天聽,但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別說朝裏的關系,就是在大同府地方,他到了大同府第一個拜會的就是大同府總兵官石亨,一見面就給石亨送了一對翠玉麟角鳳嘴。

石亨作為大同府總兵官,自然有自己的面子,聽說劉煜被抓了,他找胡萬聊了聊,最終達成了劉煜賠償當地縉紳損失,共計三萬兩白銀,劉煜沒有白銀,可是他有鹽引,他當即拿出了三萬鹽引結清。

大同府被圍困,鹽引一文不值,可是瓦剌人走了,鹽引的價值就又恢復了,劉煜用鹽引結清賠償,當地縉紳們才心滿意足。

這件事到這裏,本來算是了結了。

可事情就出在劉煜出來的前一天,百姓們群情激奮,圍困了府衙,石亨出面,好說歹說,才把百姓們給勸了回去,承諾劉煜一定會出來的,才算是把百姓們安撫了下來。

這本來沒有民變,大家桌子底下談好了條件,劉煜也就放出來了,可是這有了民變,便只能報備送往了朝廷。

很快,批紅的敕諭就到了大同府,劉煜裏通賊寇,勾結瓦剌,斬立決。

劉煜徹底慌了,這秋後問斬,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趕忙寫信求助,最後通過父親的關系,走了朝中正二品大員的門路,給王振送了五萬兩白銀,才算是保住了性命,狼狽的回了蘇州。

但是問題來了,興安當年從宮裏查出一本郭敬這個老太監的賬本,發現了這五萬兩銀子,最後有四萬兩都給了稽戾王。

“胡尚書,這個案子,該怎麽寫?”商輅將案情始末事無巨細的說清楚後,俯首詢問。

照實寫?

大明皇室,老朱家的臉面,還要不要了!

把事情完全都扣在王振身上,就很符合為尊者諱的一貫做法,至於那本興安翻出的賬本,大家全都當不知道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