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3頁)

現在的她,把這兩個人的人選呈送到太後那裏,太後聽了瑤娘的話,有些難以抉擇:“平康公主的為人我們素來都很喜歡,這曹家三子我還見過一次,公主把他養在身邊。但是常解元似乎也很出眾。”

“是啊,兒媳也是這麽說,曹三郎雖然並非公主親生,但生的英武不凡,曹家也是勛貴之後,至於很講義氣,但具體如何,還要皇上派人去查查。至於,常解元,年紀輕輕就中了解元,前途無量啊,其父也是九卿之一,常大人的為人也不錯。”瑤娘笑言。

洪太後覺得兒媳婦倒是很盡心,這兩位都很不錯。

就是都很好,所以她下不了決定,她忍不住道:“皇後,你看誰好呢?”

“兒媳也說不上來,說起來太後若是為難,就可以找人去探探長泰的口風,她若喜歡英武不凡的男兒,就選曹家三郎,最好是曹家的爵位看能不能傳給他。若中意文臣,那就選常解元,官宦子弟,年輕聰慧,又努力上進,相貌極好,才子佳人也是很好。”瑤娘很是真誠的道。

至於什麽房裏有沒有人,這種事情她就不會刻意去打聽了,具體等到皇帝派人去查的時候,當然會有人來報的,她就提供兩位口碑不錯的人,到時候這兩位即便有問題,那也說明他們自己掩飾的好,和她無關。

至於選擇誰,也要看長泰自己選擇。

自己做的選擇才不會後悔。

其實這應該是洪太後自己操心的事情,只不過太後現在的心緒在選太子妃上,倒是把長泰的事情都推給自己了。

徐青容這輩子和上輩子都對她不好,她沒有壞心眼的報復她和她女兒都算好的了,怎麽可能還會跟選自己的女婿一樣。

洪太後聽了也覺得有道理,又請莫女官去打探一番。

她老人家也不願意折騰,如果這兩個都不錯,看長泰的偏好選一個就好了。

高玄策也是讓身邊的伴當和親近大臣去打探,長泰郡主因為受家學淵源,和周王一樣,喜好讀書,這就很好辦了。

選常解元就成。

此事選定,只等孝期出了,長泰郡主就能出嫁了。

和瑞郡主和婉婉一並向她道喜,就是黃如霜那裏也聽到了消息。

黃如霜是側妃進宮,身邊只允許帶兩個丫頭過來,這兩個算是她的心腹了,一個叫靈霞,一個叫雲霞,她們倆對黃如霜也很是忠心,打探到消息就進來告訴黃如霜。

“說是人選是皇後娘娘挑的,皇上和太後也十分中意,這常解元是河南鄉試的解元,明年若是一舉中了,那又是進士及第。常家又是官宦人家,家風也好,只等除服之後,郡主就在宮裏出嫁了,皇上都吩咐禮部為郡主置辦一份嫁妝了。”

靈霞聽雲霞說完,又看向自家小姐,她正是如花的年紀,容貌比之前更美,王妃簡直無法相提並論,但王妃卻也是讓人挑不出的賢惠,對自家小姐沒有半分不周到,反而以姐妹相稱。

黃如霜則想這就是人家的底氣,郡主下降,對方也是官宦人家,人才出眾。將來,即便是不成器,也有皇家人照顧。

不似她,嫁個清貧有才的士子,到處要替丈夫奔波,等他出頭了,心裏還未必再有自己,現在的日子,她覺得很不錯了。

至少,錦衣玉食也有身份,王妃也不難相處,只要她提早生下兒子,即便不是世子,也會襲爵。

可不知道怎麽,聽到人家覓得如此良婿,又隱約有些失落。

若是爹爹還在,是不是也會尋一門門當戶對的親事,這樣考較女婿,甚至還能敲打一番,可惜不再有了。

但這既然是她選擇的路,她就不會後悔。

瑤娘從一開始完全不知曉如何批閱奏折,蓋印章都怕蓋錯地方,現在已經很熟稔了,甚至是有時候看到某位大臣上折子,都大概知曉要以什麽語氣回才合適。

“福建巡撫趙中行上折子說表示倭寇大批侵襲福建,請皇上下旨派兵保護福建百姓。”

高玄策皺眉訓斥:“沒頭沒腦,倭寇何時過來,如何應對,什麽都沒有?這個趙中行,怎麽如此不中用。此折子留中不發,等明日朕和內閣商量,再做決定。”

瑤娘點頭:“好,我知道了。再有,另一個就是上京的屯田禦史上折子,似乎推行不太順利。”

自古屯田難,尤其是京城實在是貴人太多。

殊不知,高玄策倒是很在意這個問題,他嘆道:“上京如今也是幹旱,河北在鬧饑荒,來,我親自回這個折子。”

他坐起身來,瑤娘把筆交給他,見高玄策揮灑寫了許多,看的出他非常重視民生。

瑤娘索性就等他親自批奏,她則去小廚房做了宵夜。自從做了皇後之後,她就很少下廚,現在高玄策這麽累,瑤娘當然要好好犒勞他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