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升值

老霍爾曼的屍體已經有些僵硬了, 面色蒼白,雙眼微閉,但很平靜。

也許是在死前的那一刻, 徹底放下了一切憂切, 人類的未來也與他再無瓜葛。

科林報告發現屍體的始末:“大概三十分鐘前, 有人在中心大樓下發現了一把手槍,隨後前去排查,在樓頂發現了蘭格執行官的屍體。”

詩薇澀然道:“構陷您的罪名足夠他被槍斃了, 大抵是不想死在刑場上……畢竟老赫真的為主城奉獻了一生,最後他只是……”

霍延己平靜道:“他想要幹凈的明日。”

詩薇一怔:“是啊……”

因卑劣陰謀而延續的文明那樣不光彩,真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個問題難有答案。

在議庭眼裏, 種族危難關頭,眼前的一切都可以犧牲。

看似偉大,可如果當下的人類都守不住,這一代的靈魂全都破碎,那還要明日做什麽?

詩薇輕吐一口氣,道:“我擅自公布議庭機密文件,毀掉了步入黎明的希望, 自知罪該萬死,請您懲處。”

在說‘步入黎明的希望’時, 她語氣中帶著幾分嘲諷。

霍延己道:“參照《監管者守則》第二十一條。”

《監管者守則》比《畸變者守則》簡短得多,全本只有三十九條條例。

其中第二十一至二十三條都在表達:監管的責任不僅面向民眾, 還有政區和軍區所有人, 當出現任何對民眾不利的情況,監管者有權利公開公正地公布真相, 並采取一切手段制止民眾的利益受損。

詩薇頓了頓,道:“抱歉, 讓您難做了。”

霍延己淡淡道:“沒有你也會有別人,真相總會公開的。”

民眾不全然是傻子,《黎明》計劃才九十年,大家暫時被官方放出的戰死數據蒙蔽了雙眼。

但又還能蒙蔽多久呢?

十年,三十年,還是又一個九十年?

終有一天,謊言會被戳破。

而越早坦白,人類內部四分五裂的可能性才會最小。

時間越久,帶來的傷害和罪惡越不可磨滅。

詩薇沒再多留,行了個禮彎腰道別了。

她會好好活著的,替父親看看那個他看不到的來日,究竟是一片黑暗,還是萬丈光明。

霍延己緩緩來到老赫爾曼的屍體旁,垂眸望著那雙蒼老的手。

從前老赫爾曼在任時,每擊斃一個人都會花很長時間洗手,消毒液日積月累地侵蝕皮膚,才導致皮膚幹如樹皮。

所以霍延己成為監管官的那一天,老赫爾曼送給了他一副黑色手套,也許是希望隔著一層皮質布料,能減輕一點擊斃同胞的罪惡感。

以至於一直到如今,霍延己都保留著出門戴手套的習慣。

很多監管者一天都會洗很多遍手,哪怕手上並沒有血。

又不是真的殺人魔,想對擊斃同胞這件事完全沒有負擔很難,就像歷史上很多參與了戰爭的人都會患上PTSD。

何況監管者一生都在殺人,除去感染者,還有每個月去監管局檢測的畸變者,一旦畸變者的汙染指數瀕臨60的危險值,就到了需要他們開槍的時候。

前來檢測的畸變者很緊張,但其實監管者也沒放松多少。

他們有血有肉,心臟也並非鋼鐵,他們比誰都更希望,今天沒有需要擊斃的人。

但民眾不在乎這些,他們只會記得,你殺死了多少人。

就像詩薇所說,老赫爾曼為主城奉獻了一生,六十多年,不長不短,沒有一次酗酒的經歷,沒有一件私人的理想,沒愛過任何一個人。

最後走進火葬場時,還背著滿身罵名。

這也本該是霍延己的結局。

如果沒有老赫爾曼的這一通折騰,霍延己最終的結果就是遺臭萬年的罪臣。

就算最終不是由他公布《黎明》,坍塌之下的人類也不會敬他,提起他只會是滿滿的憎恨,“那個手染無數鮮血的‘暴將’啊,我恨他入骨”。

直到有一天,世界恢復秩序,人類回歸和平,才會真正有人翻開這段歷史,認真揣摩,論功績,論對錯。

就像議庭所做之事,對當下的民眾來說是不恥的,可如果成功了,那議庭對於千年後活在溫室裏的後代來說,就是最偉大的存在。

霍延己問:“他是自殺?”

科林回答:“看起來是……但槍有點問題,不是主城的官用槍支,也非民用。”

霍延己接過證物袋,眸色微動:“是十九區附近反叛者私造的槍支。”

科林有些詫異:“十九區離我們有上萬裏……他們怎麽會到這裏來?”

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科林總是會被長官的知識儲量驚嘆,仿佛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信息。

記憶裏,霍延己並沒有出行過於十九區的任務,卻依然了解那邊的情況。

一直安靜沒有打擾的桑覺忽然道:“之前詩薇告訴我,她搭档之所以死掉,很可能是看到老赫爾曼與一個女人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