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萬物復蘇

沒有災難, 人類就會迎來欣欣向榮的黎明嗎?

“計算的結果告訴我未必,人類自會創造災難。”

——007。

·

距離最後的那場戰役已經過去了三年。

歷經數百年,秩序坍塌的汙染時代正式結束, 人類迎來了最為難捱的過渡時期。

正如老上將臨死所言, 災難結束, 死亡卻還在繼續。

盡管他一己擔下了罪責,但其它高層與研究員何嘗沒想過,汙染一旦結束, 畸變者就會迎來死亡的結果。

只是他們不期而同地將其視為可承受的犧牲,且潛意識忽視了這一點。

經過計算,從三年前汙染結束的那一刻至今, 已有一百七十二萬畸變者“自然死亡”。

與大自然的萬物不同,從一萬物畸變就是受應汙染所邀,只有人類被拋下,最後強行‘進化’。

如今自然萬物褪去了汙染性,卻仍舊存活,只是失去了暴戾的攻擊性,但畸變者卻失去了生命。

強行求存使他們在最後汙染結束的時候, 也被新世界拋下了。

汙染基因從身體裏悄然無息的退出,被極樂之眼下的特殊存在所吸收, 已被強行重組扭轉的人類基因無法自洽,迎接他們的只有毀滅。

從這一點來看, 人類數千年的自傲也非全無道理, 同為生命,人類確實足夠特殊。

矛盾、恐懼、沖突的亂局每天都在安全區上演, 一開始就被謊言裹挾的畸變者最終還是要被理所當然的犧牲,心中何其不甘。

這一次動蕩的不僅是居民與傭兵, 還有軍隊。

大多數士兵都是畸變者,經歷了三年前那場戰役,本就死傷無數,活下來的人不僅肉體傷痕累累,心裏更為千瘡百孔。

經歷了幾十年的死亡,不斷面臨分離與死別,從前讓他們堅持下去的理由就是守護家園與身後的民眾,如今災難消散,一直繃緊的弦突然就斷了。

幾乎每一天都有士兵自殺。

理想與信仰的高台徹底坍塌,心臟無處安放,內心的空洞更無法被填滿,唯有死去。

唯有死去,讓自己的靈魂伴隨過去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一起消散,成為歷史。

與士兵的灰暗低沉相比,民眾當中的畸變者態度要相對激烈些。

和士兵相比,他們的思想束縛並不徹底,彼時還有爭奪權益、為自己正名的經歷。但當發現無論如何做都無法改變結局的時候,暴亂就來了。

背離安全區,去外面已經失去危險性的城市廢墟自建社區,屠戮無辜的普通人,就算自己要死也要多拉幾條命墊背……

他們一度成為了新的“反叛者”。

普通民眾終日惶惶不安,成為不確定因素的士兵不再適合待在原來的崗位,但災難一結束便立刻扒下他們身上的軍裝未免過於殘忍。

一時間,人類真就迎來了最壞的結局——一盤散沙,分崩離析。

安全區比汙染時期更為落魄。

到處都是殘垣斷瓦,晚風蕭瑟,零零散散的人群顯得更為荒涼。

活下來的普通人失去緊迫感的同時,也失去了目標。

從前活著,總有人告訴你是為了人類延續,為了種族存亡,如今危機消除,反倒是讓人不知道該如何自處了,有種悵然若失的不自在。

如果那些傭兵與士兵還活著,他們的割裂感應當更強。

可惜他們正在一個個死去。

唯有主城不同。

盡管主城也避免不了畸變者的陸續死亡,但並沒有流失太多群眾,重建工作正在井然有序的進行。

這都要拜霍延己所賜。

這三年來,愛霍延己的人愛到極致,恨他的人也恨到了極致。

若讓幾年前汙染時期罵霍延己鐵血無情的人到現在來看看,就知道什麽叫作真正的鐵血無情。

霍延己身上的人情味仿佛被徹底剝奪了,因從前他手下普通人士兵最多,災難結束後,大權幾乎都握在了他手裏,資源也同樣如此。

在大策略上,他幾乎是說一不二,從不聽取他人意見,每次高層會議最終都以壓抑告終。

霍延己甚至將從前的監管局設置成了安樂死場所——

所有感到痛苦的畸變者可前來申請安樂死亡,只要一針注射,痛苦就此消散,還能留下一塊榮譽墓碑。

自有人對此破口大罵,覺得這一舉動無異於過河拆橋,畸變者的價值揮霍幹凈,現在又急著催他們去死了?

未免太寒心。

至於霍延己怎麽想的,大概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會議室裏,人滿為患,除卻長桌兩側,後面還站著不少拿筆記的人。

“其它安全區再不管就要徹底散了!”

“是啊……七區和十一區等幾個大區都快名存實亡了,這樣下去,別就剩一個主城了。”

“五區現在局勢也很難,那一處可開發的資源本就極少,汙染基因沒了,地底也沒有礦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