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4頁)

饒是早知祝子翎和容昭跟他的關系稱不上好,還有胡氏這個拖後腿的,但祝瑞鴻還是沒想到這兩人會這麽不給自己面子。

不管怎麽樣他都是祝子翎的親爹,胡氏幹的蠢事也不該算到他頭上,祝子翎沒理由對他這麽輕慢。再說大啟還是很重孝道的,對方這種態度未免出格了些。

祝瑞鴻覺得難以理解,然而厲王府的仆人卻是再一次向他確定了剛才的話。

“祝大人來得不巧,王爺王妃另有要事,對您前來看望的好意心領,就不多留了。”

祝瑞鴻動作越發僵硬,臉色逐漸變得鐵青:“……”

這是一點面子都沒給他留啊!

他忍了又忍,終究沒能保持住淡然溫文的形象風度,沉著臉冷哼了一聲,扔下一句“那本官告辭”便拂袖而去。

回到自己的住處後,祝瑞鴻依然難以氣順,之前胡氏幾次三番在他耳邊說的話不期然地又跳了出來。

這段時間裏,胡氏一直試圖讓他跟娘家孝文伯府一樣,也站上譽王的隊。祝瑞鴻哪能看不出胡氏的打算,一開始還狠狠罵了對方幾通。

然而胡氏說的卻也沒錯。

譽王雖然近日有些受挫,但左相和蔣皇後在前朝後宮中都堪稱一家獨大,樹大根深實力非凡。

祝瑞鴻最近因為胡氏的蠢事惹了皇帝的厭棄,眼看著短時間裏出頭無望。但若是能搭上譽王這艘大船,有左相助力,入閣之事興許倒能另有轉機和希望。

再者之前胡氏那事有晉王算計的手筆,兩方已然結下了仇。晉王既然都把劃到了譽王一派,若是他沒有真的靠上譽王這座大山,恐怕反倒要再輕而易舉地被晉王那邊給針對了去。

因為失了永宣帝的寵信,祝瑞鴻想要再維持自己清正持中不站隊的純臣狀態,就比之前要困難了很多。

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些沒有靠山的小官,想要在兩方奪嫡勢力中兩邊不站隊,往往得到的反倒是兩邊共同的打壓。祝瑞鴻雖然還不至於到這個地步,但也已經不得不開始憂慮起來。

晉王已經在暗中針對他,而他若是堅持拒絕譽王遞過來的橄欖枝,時間長了很可能會被譽王一方認為是不識擡舉,也跟著打壓他。相反,如果答應站上譽王的隊,等到來日山陵崩,譽王若能成功上位,那從龍之功的收益就比兩不摻和要大多了。

這些祝瑞鴻都知道,只是他還是不願意輕易放棄多年經營的官場形象,仍寄希望於能東山再起,再重新獲得永宣帝的看重,消弭之前的失誤。畢竟幹那蠢事的還是胡氏,祝瑞鴻作為被連累的一方,並非完全沒有機會在永宣帝心中得到挽回。

這個機會,祝瑞鴻就放在了祝子翎,準確的說是容昭的身上。

雖然譽王和晉王互相爭鋒,他沒有靠山的話很難在其中獨善其身。但作為穩穩捏著十幾萬大軍的厲王的嶽丈,只要這個兒婿有護著他的意思,那譽王和晉王也不可能隨便打壓得了他。

就是容昭對他態度平平,但只要有這個身份在,也算得上是一張護身符。若是容昭再能拉他一把,那比直接站隊的風險就更要小多了。

祝瑞鴻打著這樣的算盤,然而胡氏最不願意的就是以後要看祝子翎的臉色,為此多番在祝瑞鴻跟前上眼藥。

開始是說容昭不會重視祝子翎,以厲王的性子更不可能拉拔尚書府。

後來關於厲王寵愛厲王妃的傳言愈演愈烈,甚至祝瑞鴻當朝聽到容昭直接說出了祝子翎不會再娶別人,胡氏氣悶之余就又變了說法。

眼看著祝瑞鴻為此表現得欣喜,還說了幾句祝子翎的好話,要他們以後跟人打好關系,胡氏越發不滿,不顧祝瑞鴻的訓斥,譏諷他說祝子翎飛上枝頭就忘了本,現在在厲王府過得好了,根本就不記得祝瑞鴻這個爹。

祝瑞鴻被胡氏這麽潑冷水,自然很是不虞,將人訓斥過後也沒給人好臉色看。然而胡氏卻是並未被他嚇退,揣著對祝子翎的憎恨,即便在祝瑞鴻跟前沒討好,也還是見縫插針、幾次三番地說這樣的話。

說得多了,祝瑞鴻也沒法再那麽樂觀,畢竟厲王府那邊對他們祝府確實是肉眼可見的冷淡,幾乎全無來往。除了容昭和祝子翎剛成婚的那幾天,往後便仿佛沒有這層關系似的。

祝瑞鴻本來對把祝子翎這個兒子嫁給厲王這樣的煞星有那麽一絲的心虛歉疚,但等知道祝子翎在厲王府過得還不錯之後,這絲心虛就立刻消失了。

等再意識到祝子翎可能樂不思蜀,有了靠山就對他這個親爹不管不顧,祝瑞鴻頓時開始不滿起來。

這日端午觀龍舟的慶典,雖然胡氏因著之前的醜事沒有來,但祝瑞鴻自己還是止不住想到了這事上。

哪怕一同觀禮,就隔了幾桌的位置,祝子翎都跟沒看見他這個親爹一樣,連個招呼都不打,實在是相當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