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3/6頁)

祝子翎當然不會注意不到容昭的情況,擔心他發病,連忙握住了對方的手,悄悄把治療異能往對方身體裏送。

感覺到祝子翎溫熱的手,容昭冷冽的氣息頓時微微一收。

他微微用力回握住祝子翎,感覺心中翻湧的恨意逐漸沉澱下來,恢復波瀾不驚的平靜。

“十三年前靖國公的案子,你知道什麽?”容昭看著劉太監,眼神深不見底,但卻語氣平靜地問道。

劉太監不由自主哆嗦了一下,還是老老實實地說道:“這、這事我知道不太清楚,當時我早已不受皇上重用,得不到太多的消息……”

劉太監剛說出一句,就見容昭眸光一沉,頓時害怕地連忙說道:“不過我確實發現了一點東西……”

靖國公通敵一案案發很巧,幾個北狄長相的商人要來京城做生意,結果卻死於匪盜,從屍體上搜出了署名是北狄大王子給靖國公的書信,於是就牽扯出了靖國公通敵叛國的案子。

雖然執行這樣重要任務的人半路就死於流匪十分讓人難以置信,靖國公和北狄勾結更匪夷所思,但畢竟出了這麽大的事,怎麽都要查一查。

按理說以靖國公的功勛身份,在這樣還很虛無縹緲的證據下,皇帝讓人查行事也應該較為溫和,然而永宣帝大概是早就有扳倒靖國公的心思,遇到這樣的機會生怕不能給人扣上罪名,幾乎一開始就態度十分嚴厲地把靖國公府的人都“請”進了大理寺問訊,然後大肆搜查靖國公府,看有沒有其他勾結北狄的證據。

靖國公府自然無人認罪,然而沒多久搜查的人就找出了一些書信和信物,都是那“北狄大王子”給靖國公的,信裏寫著許多兩人商議如何互相演戲,利用邊境沖突在各自國內提升地位、獲得錢糧人馬、乃至是殺良冒功的內容。

這些證據一出,眾人嘩然,畢竟信中那些內容若是真的,那實在聳人聽聞。但還是很多人覺得,這些證據還並不充分,畢竟他們又不知道北狄大王子的字跡,更不可能把人抓來審問對質,哪裏知道這些人究竟是不是那北狄大王子寫的。

而且靖國公等人也始終未曾招認。

靖國公雖然威望極高,但主要是在軍中,朝中想要看他倒台的人反而不少,因此出了這事後雖然也有不少人為之奔走,但在永宣帝的偏向下,還是不能找到證據幫人洗清罪名。

雖然當前的證據也不足以定罪,但永宣帝讓人繼續查,很快就又“找到”了新的證據,一個北狄人給靖國公的信物,確切出自於北狄王室。

北狄王室姓氏於胡,那信物是用北狄獨有的材料和特有的手法制作的環佩,在特殊的光照角度下,內部會顯現出北狄文的於胡二字,極難仿造。

而這枚環佩,和曾經靖國公將北狄王室之人斬於馬下,從對方身上收繳再進獻給了皇室庫房的那枚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此證一出,雖然許多人依舊心存疑慮,靖國公也仍未認罪,但靖國公府的下人和副將親衛卻有幾個“供認不諱”,說見過靖國公和北狄人暗中來往。

有人建議派人去邊關查證,看是否存在那些書信裏所說的虛報戰功軍餉、殺良冒功之事,不過永宣帝卻沒有再查,而是幹脆地就給靖國公定了罪,誅三族。

在朝為官的人都不是傻的,看出了永宣帝的意思,雖然還是並不確信靖國公會做出這樣的事,但也都告訴自己只當是確有其事了。

事後也沒人敢再多做探究。

這件事最主要的罪證就在那枚北狄王室環佩上,要想查出是誰陷害,主要的線索就在這個信物,以及把書信和信物放到靖國公府的人身上。

容昭看著劉太監,沉聲問:“你發現了什麽?”

劉太監:“那個信物雖然跟皇帝府庫裏的北狄王室之物看起來一模一樣,但應該只是仿制的。”

“先帝的手下原本就有極擅仿制此類物件的人,只要照著原本的東西,完全可以仿制出近乎一樣的來。”

“而且皇宮庫房裏的那枚環佩之前被人拿走過一段時間,我恰好知道這事……”

容昭眼神一凝,聽劉太監這麽說,果然是皇帝自導自演?

“你應該沒管過庫房,怎麽知道的這事?”容昭沒有立刻追問到底是誰,而是先質疑道。

“我不是在庫房裏發現的,是恰好在一個小太監那兒看到了這東西……”劉太監連忙說道,“那小太監是打掃庫房的,不過膽子不大,那天的表現略微有點奇怪,被我注意到了,就發現他拿了這東西。”

容昭眸光微沉,說:“那你應該知道是誰指使他這麽幹的了?”

劉太監緊張地咽了咽唾沫,也沒隱瞞,說:“當時我見他偷拿了這東西,也不敢去管是要做什麽,畢竟在宮裏就是要當個瞎子聾子啞巴才能活得長。不過之前我見過這小太監有兩次都跟一個丫鬟悄悄會面,那丫鬟……應該是延慶宮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