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2/6頁)

祝子翎聞言倒是擺了擺頭,“這我跟王爺倒是還沒具體商量過,你跟霍玄照已經商量好了?”

溫辭:“嗯,將軍不怎麽喜歡霍家本家的人,不打算要本家的那幾個,準備慢慢在旁支裏挑兩三個孩子,合適的再過繼。現在已經開始看了。”說完他猶豫了一下,還是道:“王妃和王爺若是要過繼的話,我覺得最好也早做打算,不然往後……怕是會麻煩很多。”

祝子翎明白溫辭的意思,他和容昭要過繼的話,不光看他們自己的意願,還需要皇帝和宗人府同意。本來一個親王世子的頭銜就足夠讓人眼饞,往後再來幾個美食城銀鏡店這樣的聚寶盆,想要在這件事上動手腳的估計會越來越多。

而且還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永宣帝畢竟年紀大上許多,對於容昭後代才能繼承的產業可能沒那麽大的企圖;但萬一出變故,皇位上換了年輕的人坐,如果厲王府的繼承人還沒有定下來,那恐怕都會想著借機把厲王府的財勢收攏到自己手裏。

這種事溫辭也沒法說得太透,不過祝子翎還是能領悟到的,但他卻說道:“不用擔心,這個過幾年再說也行,現在還不急。”

溫辭的顧慮很有道理,但前提是——發生變故後坐上皇位的不是容昭。

如果溫辭也像祝子翎一樣,知道再過兩年容昭就會成為新帝的話,肯定就理解為什麽現在不需要著急了。哪怕到時候某些人為了太子之位折騰得更厲害,容昭作為皇帝也會比現在更有自主選擇權。

“不過收養些小孩兒倒是可以。”祝子翎突然想到什麽,心血來潮道:“要不就弄個福利院吧?”

溫辭雖然沒弄懂祝子翎的思路,但想著對方和容昭在這些事上肯定比他看得清楚,便也沒有多說,順著問道:“福利院是什麽?”

祝子翎簡單給他解釋了一下,說:“馬上要入冬,那些乞兒的日子大概也要難過起來了。反正我現在還沒準備自己養孩子,倒是可以先搞個福利院試試,就從銀鏡店的利潤裏抽一成當費用好了。”

按照他的記憶,今年冬天比往年還會冷上幾分。

溫辭聽得有些意外,但覺得這樣倒也不錯。富裕人家碰到災荒寒日的時候,也常有施粥施藥的,不管是真慈悲還是求個好名聲,這種事向來都是被誇的。不過銀鏡店的一成利可不是小數目,一般人估計是不會像祝子翎這樣舍得的。

“王妃建福利院的話,還是不要花費太多,把條件弄得太好了,否則怕是會有人故意把孩子扔到福利院裏。”溫辭提醒道。

“肯定是以實用為主,不會養一幫少爺小姐的。”祝子翎擺擺手說道,“不過有人要把孩子丟過來也無所謂,再多一些人銀鏡店應該也養得起。”就當給容昭提前培養手下了。

憑借容昭的名頭,等以後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估計也沒人敢回頭再鬧著要認親。

祝子翎經常想到什麽就是什麽,回去後就把這事跟容昭說了。辦福利院就不是什麽特別麻煩需要保密的事了,因此容昭很容易就安排了下去,著手讓人在外城挑了屋子和地,按照祝子翎的設想整修一番,安排好幾個文武師傅和做飯灑掃的嬤嬤,再開始招收京城裏那些沒有生活來源的孩子。

想到這些乞兒一直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祝子翎不由地多花了些心思在福利院的事情上,並不知道這幾天祝家那邊正暗流湧動。

從皇宮的宮宴回來之後,祝瑞鴻果然中秋也沒有去看一看祝子臻,而是去陪“動了胎氣”的余氏。祝府上下見此,風向改變得愈加明顯。

李松沒怎麽闔眼地守了祝子臻兩三天,好不容易等到人高燒的溫度降下來點,卻發現其他人對他們院裏的事情都明顯不上心了起來,連送來的藥都不是糊了就是有渣子,簡直敷衍得生怕人看不出來。

李松一直跟在祝子臻身邊,向來是被人捧著耀武揚威的,哪裏嘗過這種滋味,當時就氣急了去找人理論。管事的面上應得殷切,實際一點都沒改,送過來的藥倒是不糊了,卻開始帶著黴味。李松再去質問,對方還振振有詞:“給二少爺用的藥我們怎麽敢怠慢,都是從庫房裏挑了最好的藥材。有些珍貴藥材一直放在庫房裏沒舍得用的,這回也都用上了。這怎麽還能責怪我們不盡心呢?”

休了胡氏後,祝瑞鴻就把對方從孝文伯府帶來的許多心腹仆役也一並給打壓到底了。而余氏並不是省油的燈,這些日子借著祝瑞鴻的勢已經隱隱開始把控尚書府的一些內務,如今這管事睜眼說瞎話李松也沒有什麽辦法,祝子臻還躺在床上動彈不得,而他一個小廝想找祝瑞鴻告狀連人都見不到。

大夫說了祝子臻這回的傷若是不小心養著很難好轉,喝這些爛了糊了的藥肯定不行。李松著急,只能幹脆自己去外面的醫館抓藥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