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第3/6頁)

這次不光要扳倒譽王,還得是他攬下最大的功績才行。

韋貴妃聞言微微皺眉道:“這次容昭會不會又要跟你搶?”

一般的官員當欽差去查這種大案,很多時候是禍不是福,說不定反倒引火燒身,甚至能把命都搭進去。不過晉王是皇長子,江南那幫人再膽大包天,想來也不敢把他怎麽樣,因而韋貴妃倒不擔心他的安全問題。但只要能查出東西,誰都看得出這是一次大好的功績,這個欽差之位恐怕也不缺人覬覦。除了晉王,容昭也有不怕涉事官員暗算的先天條件,而且之前才強行要求插手了祝瑞鴻的案子,分走了晉王的功勞,韋貴妃有心懷疑這回容昭也會跟晉王作對。

晉王倒沒她那麽刻意針對容昭,搖搖頭說道:“應該不會,上回他搶了祝瑞鴻的案子就是為了給他那個王妃出氣,其他的看起來都沒心思插手。況且北狄那邊的動靜看起來要越來越大了,老四說不定馬上就要去西北,父皇怎麽樣都不會讓他去江南查什麽貪腐案的。”

韋貴妃這才放下心,忍不住說:“要是你這次能扳倒譽王立下大功,容昭也能跟北狄人同歸於盡就好了。這樣到你登基之後也沒了後顧之憂。”

晉王近來煩躁了好一陣,如今終於笑起來:“那兒臣就借母妃吉言了。”

很快,永宣帝果然透露出決定安排欽差南下的意思,晉王立刻自告奮勇,大義凜然地表示要為皇帝分憂。

除了調查案情的能力有待考證,晉王確實稱得上是一個上佳人選。如今群臣大都小心翼翼,有譽王出頭,自然沒有其他人再主動請纓。永宣帝又安排了兩個刑部的人給晉王做副手,便把江南之行定下了。

仍然還站在朝中,但已經沉默許久的左相蔣慶澤見此神色晦暗不明。晉王立刻要去江南深查,說明他們的麻煩只會越來越大。

明明祝瑞鴻知道得不多,因而在一些試探的動作被容昭的人攔住後,他們也沒有執著派人去滅口。本以為斷尾求生,只要將沉金船案的線索一斬斷,晉王束手無策後事情就會慢慢平息,卻不想竟是祝瑞鴻那邊出了問題。

一開始蔣慶澤只當祝瑞鴻是受不住刑隨口胡說,並未太過憂慮,結果得知對方供出的內容後,差點便直接露出端倪,好不容易才維持住面上的鎮定,心中卻是心神俱震,怎麽都想不明白祝瑞鴻是如何準確知道的那些事。

為了驗證這些信息的來歷,也擔心對方還會暴露出更多,蔣家又幾番派人去接近試探祝瑞鴻,可惜全都受制於厲王的嚴防死守,沒有一個順利回來了的。

擔心繼續派人會被趁機抓住把柄,蔣家也只能先偃旗息鼓。如今唯一值得慶幸的,或許就只有去江南調查的不是容昭,而是晉王了。沒有祝瑞鴻這突如其來的一筆,還哪有晉王發揮的余地;往好了想,以晉王自己的本事,想憑借幾個人在遠離自己勢力範圍的江南查清楚整個案子,恐怕也沒那麽容易。

不光蔣慶澤,容昭其實對於晉王南下的作用也不怎麽看好,不過至少能給譽王那邊添些堵。這兩方專心互相爭鬥,也能少給他找點事。

當然,若是齊霜月他們還能碰巧發現些東西,容昭倒也不介意像這回一樣,有機會就暗中幫上晉王一把。

晉王離京後,近來的這段風波似乎平息了些,譽王一派的人職位被擼下去不少,好在這時候永宣帝還在氣頭上,發作了兩個想借機攬權的大臣,剩下的人便也不敢再多做小動作,蔣家等人更是低調行事,於是政事運行仍如平常,沒有起太大波折。

關於容昭去西北坐鎮的安排,討論過幾次三番後,也差不多快要定了下來。厲王府已經提前做起了準備,要帶的東西都一樣樣清點了出來。

容昭以往都是輕車簡從,這次卻是多了許多的行禮,不為別的,純粹是為了祝子翎。只是怎麽比起王府,無論是西北還是路上,帶再多的東西條件也總有欠缺,容昭看了王向和列出的行禮,蹙著眉,頭一回有些不滿當初沒有早早把北狄給解決了。

到時候路上就得花半個月,不知道祝子翎受不受得了。

想歸這麽想,容昭也沒有再勸祝子翎留在京城的打算,被叫到禦書房去商討戰事安排時,更是幹脆把這個要求也提了出來。

老臣裏有十分講規矩禮儀的,愣了一晌當即就要怒斥,目光落到容昭那張隱含煞氣的臉又一個激靈卡在中途,聲音終究沒敢出口。

“你去邊關帶兵,又不是就封,還要把王妃帶著做什麽?”永宣帝皺起眉頭,“頂多幾個月之後就回來了,把女……親眷帶著行軍打仗,成何體統?!”

容昭面無表情:“翎兒是男子,那些於女眷的規矩並不適用。況且也不是沒有丈夫和男妻兩人皆從軍的,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