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第4/7頁)

相較北狄,晉王想要在冀州府安排人手、滲透到城中的顯貴人家裏,顯然容易許多。北狄人樣貌有異,西北百姓對之也一直十分警惕,若非有內應幫忙,二十多北狄刺客想要藏在城中絕非易事,更不用說找到能在祝子翎赴宴時近距離攻擊挾持的機會。

容昭對於晉王會搞小動作並非完全沒有戒備,但確實是沒有料到對方竟然會與北狄搭上,而且不來針對他,卻是針對起了祝子翎。

實際上晉王更想要針對的當然是容昭,但光憑他自己手下的力量做不成什麽,必須借北狄作刀。而北狄卻是並不願意沖著容昭去的。他們現在的目標是救走於胡烈,而不是刺殺容昭。就那麽一小撮刺客,攻擊容昭未必能打過不說,以容昭的行事,即便被俘,恐怕也是不會受那個屈辱,同意拿於胡烈換自己被釋放的。

還不如挾持祝子翎的成功率高。

晉王沒法說服北狄首先針對容昭,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不過北狄挾持祝子翎,他們也想好了後續該怎麽以此攻擊容昭。

只要北狄挾持成功,無論容昭答不答應拿於胡烈交換,都已經是容昭作為鎮守西北的主將的重大疏漏。

如果容昭換了,為了一介男妻放了北狄大王子,顯然就是因私廢公,因小失大。堂堂太子豈能為了兒女私情不顧國家社稷,容昭一旦放人,自然是不堪為儲。

不僅如此,晉王手底下的人還想出了一個極為惡心的說辭,容昭若是將於胡烈放回去,到時候就說他很可能不僅是為了祝子翎,而是本身就想找機會將人放回去,祝子翎被挾持恐怕也是容昭自導自演。畢竟誰都知道容昭將西北守得如鐵桶一般,怎麽會突然放了幾十個北狄刺客進城,還讓他們有機會挾持祝子翎呢?

恐怕這些都是容昭謀劃好的,只是為了把於胡烈放回去而找的借口罷了。要知道當年容昭的外祖,通敵聯絡的對象就是這大王子於胡烈,焉知容昭不是和其外祖一樣,早就與這北狄大王子暗通曲款了?

說不定整個戰事都跟靖國公當年一樣是做戲一場,這樣容昭既領了活捉北狄王子的大功,又把人給放回去讓對方欠下了人情,豈不是就能兩頭占好處,欺上瞞下,好不痛快?

這番說辭明顯是胡亂攀扯,況且晉王心裏也明白靖國公多半是被冤枉的,但他還是讓人精心準備,已經想好了到時候要怎麽以此攻訐容昭和外祖一脈相承,勾結北狄假冒戰功,不配太子之位。

畢竟按照之前的種種情形來看,容昭對祝子翎極為重視,想來是舍不得為一個於胡烈就看著祝子翎沒命的。

當然,如果容昭一改之前的表現,就是不同意放人,那也不奇怪。本身容昭就是個殘暴不仁的煞星,就算對祝子翎另眼相待,骨子裏的冷血也未必會變。

如果是這樣,晉王自然也準備了相應的話術。雖然不如自導自演、通敵來得嚴重,但如今百姓們很多都真心實意覺得祝子翎是福星降世,若是就這麽折了自家的福星,著實顯得容昭冷血無能,更無什麽神佛庇佑。

拋開福星的說法,祝子翎弄的那些新奇之物對容昭也助力頗多,除掉祝子翎也算是廢了容昭的臂膀,對於容昭現在如日中天的氣勢更是很大的打擊。

也是因為有這些理由來對容昭發難,晉王才願意背上和北狄合作的風險,想方設法地針對祝子翎。下毒和刺殺的辦法還是他們提供給北狄的,但還記得小心謹慎地對北狄隱瞞了身份,直接相關的那兩“兄妹”更是在事發之前就先一步逃得再無蹤跡。若非容昭盛怒,直接將冀州府掀了個底朝天,恐怕還真找不到這幕後黑手的線索。

若非晉王和北狄都實在想不到祝子翎身懷異能,他們這一回的計劃成功率恐怕不低。即便祝子翎被挾持了容昭也能找到機會將人及時救回來,這次也得是吃了個大虧。

在晉王的想法裏,這次的行動應當是極為重要的,幾乎是他將容昭拉下儲位的最後一次機會,不成功便成仁。如此精心算計,成功的機會怎麽看都不小。便是事情實在不成,也絕不能給容昭留下把柄。

然而如今不僅祝子翎沒事,設下毒計的晉王和北狄也都被逮了個正著。

北狄要要求放人,怎麽都要與容昭攤牌,故而多半做好了事情敗露的準備。倒是遠在京城的晉王,此時恐怕還在暢想將容昭□□下太子之位的情景,不知道自己的腌臜行跡已然要被人贓並獲。

祝子翎聽完容昭說了查出來的真相,驚訝之余忍不住誇贊道:“這麽快就把事情都查清楚了,殿下好厲害!”

“就算我用異能,可能也沒辦法立刻查到那些人家裏最近幾個月出現的人身上。現在看來都沒有我的用武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