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第2/3頁)

雖然知道容昭不待見永宣帝,但如今真把人伺候死了,這些人還是有些害怕會被怪罪的。畢竟永宣帝的死確實有些照顧不周的因素。

如今不僅沒事,以後還不用在這個氣氛壓抑且毫無前途的紫宸殿呆著,眾人雖然不好高興得太明顯,但眼見也沒有一個為永宣帝傷心的。

祝子翎注意到這點,虛情假意地在心裏為永宣帝唏噓了一聲。

夜色已深,明天想也知道還會有一大堆事,見容昭和齊霜月都並未被此事影響多少,祝子翎便催著人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清早,宮裏敲了喪鐘,正式開始走喪葬儀式。大臣命婦們都要按規矩進宮哭靈,民間也要服一段時間的國喪。

但這些人也大都顯不出幾分真切的悲痛來,反倒要暗中嘆氣,抱怨永宣帝死得不是時候。換個時間可以罷朝幾日,如今卻是恰好占了他們的休沐假期。

唯一真正能有幾分悲切的,也就是宮中剩下的幾個太妃,和永宣帝剩下的幾個皇子公主。畢竟對於他們來說,容昭明顯是比永宣帝要隔著一層的,永宣帝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大的依仗。

只不過時至今日,永宣帝的妃子和皇子公主也都沒剩幾個。

晉王中的毒沒找到解藥,熬的時間還不及永宣帝,早已先一步毒發身亡。冷宮中的韋貴妃知道消息,便也跟著自盡了。譽王是永宣帝親口說的貶為庶人、以蔣家人論處,作為謀逆禍首,最後判罪行刑時自然是低調問斬了。跟譽王走得近的五皇子也受了些牽連,爵位被降,如今只敢夾著尾巴做人。

宮中只剩下幾個年幼的皇子公主,那些妃子也因譽王和晉王的事情被發落過一遍,就剩幾個原本沒什麽存在感的低位嬪妃。

這些人其實早已接受了容昭大權獨攬的現實,學會了安分守己,此時除了替自己多哭上一聲,也不敢再表現出什麽懷念永宣帝的意思了。

整個吊唁都沒什麽悲傷的氣氛,反倒像是走了一道不得不應付的程序,所有人都匆忙敷衍,連莊重的氣息都沒有幾分。

至於民間,事情尤甚。因為之前昭告天下了的罪己詔,百姓們對於永宣帝的印象基本都談不上多麽正面。本來今年物美年豐,大家正準備高高興興過個大年,結果偏偏這個當口,一個沒做什麽好事的老皇帝死了,搞得所有人都不得娛樂慶祝,百姓自然心有不滿。雖然明面上不敢說,私底下卻難免要抱怨幾句人死得不是時候,還不如幹脆早幾年死,早幾年讓容昭來當這個皇帝,想必他們老百姓的日子能更好過些。

也不知永宣帝若是魂魄尚在,看到這樣的景象會不會生生把自己氣活了。

永宣帝喪儀的規格容昭自然沒有弄得太大,一切都做了簡化。只是皇帝的喪儀,再怎麽簡化也相當繁瑣。容昭特意將齊皇後的棺槨另外換了位置,沒有與永宣帝同葬。太廟中供奉的位置也完全隔開。

將人徹底下葬過後,已然到了來年二月開春。

永宣帝駕崩還影響了的一件大事就是科舉。按照規矩,容昭應該守孝一年,科舉自然也是要停掉的。偏偏恰逢容昭登基後的恩科秋闈已過,馬上就該春闈會試,這麽一停,不僅考生要多耽擱一年,朝中更是還緊缺人手。朝野上下越發覺得永宣帝死得不是時候。

然而容昭哪裏願意為了永宣帝耽擱國事,下旨國喪只持續三個月,之後照常進行科舉。

容昭給永宣帝定的謚號為惑,明顯的貶義,如今又明目張膽地縮短守孝時間,難免還是有些人跳出來指責容昭不孝。

不過這種聲浪並不太大,畢竟會針砭國事的多是士子讀書人,而各地的圖書館這時也都陸陸續續建了起來。大部分讀書人受了恩惠,自然拿人手短。

皇帝孝不孝順往大了說是治國的大事,但實際卻跟他們自身也扯不上太大關系,哪裏比得上自己能免費在圖書館看到想找的孤本典籍重要。

能不用拖一年再參加春闈,過了鄉試的那些學子更是慶幸不叠。

其實最為高興的,絕對非宋聞莫屬。畢竟他若不是盤算著金榜題目後請旨賜婚,恐怕早就該上皇宮去提親了。若是真要直接推遲一年才能會試,那可真是要急成熱鍋上的螞蟻。要知道如今想求娶靖寧公主的人家可是太多了,即便齊霜月有個容昭這樣挑剔、不想把妹妹嫁出去的皇兄,宋聞也等不安穩。

之前他還擔心容昭會樂於把時間推遲呢,所幸容昭還沒有這麽意氣用事。如今只要對方不假公濟私,故意黜落掉他的卷子就行了。

容昭並不知道宋聞將他想得如此無所不用其極,雖然確實很不想讓對方搞出什麽金榜題名時請旨賜婚的戲碼,但看在祝子翎還挺期待那場面的份上,容昭還是勉為其難地希望宋聞能考個二甲,不然他嫌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