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第3/5頁)

溫辭也有些驚疑,半晌遲疑道:“或許……皇上皇後果真是天上仙人,知道後事?”

這個問題不好在書信裏問,溫辭和霍玄照也只好暫時積壓下來。不過潛意識裏已經是越來越相信祝子翎和容昭的不凡身份了。

當然,實際上容昭就是異能覺醒有了前世記憶,所以知道了這幾年應該會發生什麽。只是除了洪災這樣的大事,其他事情大多都已經跟前世大相徑庭,無法再作為參考。

關於這次江南洪災,容昭主要還是提前做了築堤和賑災的準備,借機處理江南世族,只是想到了就順勢而為。否則按如今的形勢發展,便是這次他不動手,等到商局建好,那些世族忍不住搞小動作的時候再出手料理,也只是要狠下心多殺些人罷了。

經過這一遭,之後建立商局的一些工作,推行起來就沒多少阻礙了。憑借研究所不斷出品的各種新奇好用的物件,以及利潤驚人的海外貿易,商局很快做大。

原本的那些豪商雖然對此看得心裏發酸,但大多也不敢做太多手腳,只能暗地說幾句酸話。

市場競爭大了,擅長經營的商戶也得努力提升質量和服務。有的聰明有心的,摸索創新出了新產品新工藝,生意比之前更好。至於只會吃老本的,自然只能每況愈下。如此一來,百姓們花錢買東西的體驗倒是也越來越好了。

還有心思活絡的商賈,看著朝廷的商局越發紅火,想的是自己能不能也摻一腳,搭上這趟日入鬥金的順風車。

只是容昭對官員違法亂紀向來辦得嚴,這些人起了心思一時也不知能往哪裏伸手,又怕再不慎觸了容昭的黴頭。

卻不料沒多久商業司竟是主動出了新章程,提出了公私合營的相關事項。這下子大家都擠破頭了想分一杯羹,想著跟商局作對的愈發少了。

當然商局的利益巨大,時間長了難免有人經不住誘惑,所幸有毛團和祝子翎的精神異能,重要人員有什麽問題和不好的苗頭,還算能及時發現,一些彎彎繞繞的隱蔽手段也能看破。有了這些經驗,容昭再讓人不斷完善相關的管理和糾察體系。如此一來,各種商業都比較健康平穩地逐漸發展起來,大啟的經濟愈漸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民間富庶,邊疆也安穩多年,兵馬久不歷戰事。在本國人眼裏是盛世祥和,但在另一些人看來,就越來越像是一塊讓人蠢蠢欲動的肥肉了。

當初北狄大敗後上京求和,結果鬧出勾結晉王意圖刺殺容昭的惡行,容昭自然借此向北狄施壓,索要了更多賠償和供奉才同意了求和。

當時刺殺的事是由北狄大王子於胡烈一派的副使所為,大使並不知情,事後被容昭索要賠償時自然十分不甘心,幾次三番想要挑動大啟這邊用於胡烈的命抵罪,而非給北狄增加歲供壓力。

然而容昭雖然和於胡烈這個主導侵犯大啟疆域的家夥有刻骨深仇,這個時候卻並沒有選擇殺了對方泄憤痛快一時,反而還把這位北狄大王子給放了回去,名義上說是新帝仁慈,網開一面,只是要了一些馬匹牲畜,就把堂堂北狄太子給放了,北狄合該感恩戴德才是。

於胡烈這一派自然是感恩戴德的,哪怕於胡烈戰場大敗還被活捉,聲勢大降,能回來也總比人沒了強。

相反,擁護小王子的北狄大使等人就咬牙切齒,恨不得於胡烈趕緊暴斃了才好。

雖然北狄慘敗後,內部小王子一派占了上風,但小王子畢竟年歲太小,算不得真正的首領,派系內部相對松散,各有心思的多,不夠團結一致,辦事效率就容易打折扣。

而於胡烈之前能一力掌控北狄大局力主出兵,還是有幾分手段和魄力的,回國後已經到了不得不背水一戰的地步,於是行事越發狠辣,一時間倒是還勉強跟小王子一派鬥了個旗鼓相當。

北狄剛在戰爭中損失了大量兵馬,作為戰敗方又要供給大啟沉重的歲供賠償,如今內部權利鬥爭還極為劇烈,自然是沒有力氣對外鬧出什麽事,暫時老實沉寂了下來。

等到兩年後擁立小王子的一派終於勝出,因著這一方原本便不主張大舉入侵大啟硬碰硬,加上百姓和軍隊也還沒恢復過來,於是之後也還算老實,又安靜蟄伏了幾年。

只是北狄向來貪婪成性,從古至今看到中原大地富裕便想要侵占掠奪,哪裏忍受得了還要一直給大啟提供大量歲供。

眼看著大啟人過得越來越好,簡直是遍地黃金,而自家日子已經過得苦哈哈的,還得把攢起來的好東西送到大啟,北狄終究忍不住了。

多年過去,當初慘痛的敗績似乎已經在人的記憶裏淡去,唯有眼前的利益最為真實。

想著這麽多年沒有戰事磨礪,大啟的邊防恐怕早已松懈,而容昭當了皇帝,大啟的皇帝講究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向來不會親自上戰場,北狄的膽子就大了起來,在容昭登基八年後再度悍然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