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烈日

“將軍身荷三軍之重,豈可好勇鬥狠,爭勝於兩軍陣前?”

董厥一直與句安、霍戈等將待在前線,包圍夏侯霸,視察諸營士氣,一回到中軍,就聽說姜維孟浪之舉,頗為不滿。

此戰雖以姜維為主將,但董厥的地位並不低。

自諸葛武侯開府以來,歷任丞相令史、丞相主簿、尚書仆射,每有參贊,均合時宜,被武侯稱為“良士”。

此番蜀軍三路北伐,若無董厥在其中斡旋,姜維斷難成事。

姜維笑道:“一時見獵心喜,前去會一會魏賊人物,龔襲勿怪,我素知羌人秉性,身畔有六百虎騎,兩廂各有埋伏,羌人能奈我何?只可惜我多番激將挑釁,他卻無動於衷。”

“哦?莫非他窺破伯約之謀?”

“與此人對語,頗有幾分志氣,伏兵誘敵之計不難猜破。”

“如此看來羌人偃旗息鼓也是因為他了?我們從去年開始就策劃羌人起事,趁駱谷之敗,橫掃隴右,如今看來徒耗心力。”

“迷當膽小如鼠,見魏賊破高句麗,不敢舉兵。”姜維也有些惱怒。

董厥幽幽一嘆,言有所指,“當日駱谷戰敗,魏賊威嚴掃地,雍涼諸夷蠢蠢欲動,誰曾想毌丘儉以區區萬余兵力,短短數月大破高句麗,橫掃遼東,鮮卑破膽,匈奴雌伏,迷當亦不敢妄動,由此看來,魏賊命數未盡。”

姜維知道他是在暗勸退兵,沉眉不語。

董厥繼續道:“大將軍軍令今日已經送達,令北進三軍悉數退還。”

姜維眉頭一皺,“何以如此倉促?”

“自去年起,大司馬病情轉重,侍中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成都風雲變幻,我等不可久在外地。”董厥對朝中形勢的嗅覺自然強於姜維。

魏國有世家老臣與新興勛貴爭權。

蜀國也不是風平浪靜。

大司馬蔣琬荊州零陵人,大將軍費祎荊州江夏人,侍中董允荊州南郡人。

就連董厥也是荊州義陽人。

姜維雖是天水人,但與諸葛武侯情同師徒。

也可算作荊襄系。

蜀中早有流言:豫州入蜀,荊楚人貴。

朝中軍政大權,半數掌握在荊襄一系人手中。

“今伯約敗郭淮、夏侯霸,聲名揚於隴上,足以還朝,當適可而止,以待將來。”董厥語重心長道。

姜維正色道:“龔襲良言,羌人不起,我軍在此徒勞無益,然,即便要撤軍,也要魏賊付出代價,不出所料,郭淮也該來了!”

……

對峙兩日。

蜀軍忽然大動,開始搶割洮水兩岸青麥。

楊崢自然不會眼睜睜的看著。

率騎兵前去爭奪,但對方早已陣列森然。

除了三百武衛營有鬥志,羌騎全都不敢正視蜀軍。

這樣的仗自然打不起來。

楊崢看著波浪起伏的麥浪,實在有些心疼,再過十幾天,這些麥子就差不多成熟了。

既然敵人割,自己也不能無動於衷,下令羌眾們也搶割。

羌人們打仗不行,幹這些倒是內行。

楊崢不去騷擾蜀軍,蜀軍也不管楊崢。

麥田太多,根本就搶不完。

幾騎斥候匆忙返回營中。

“報將軍,蜀軍正在拔營。”

“報將軍,蜀軍正在猛攻沨中!”

“既然拔營,為何要猛攻沨中?”姜伐野不解道。

難道蜀軍真的要退走?所以才準備一波帶走夏侯霸,增加軍功。

“伐野兄留在營中堅守,我帶一千騎兵前去查看。”楊崢還是決定親自去一趟。

如果蜀軍真在攻打夏侯霸,說不定後方就有破綻。

姜伐野點頭,“把所有戰馬都帶上。”

一千騎兵,兩千戰馬,就算打不贏,也可從容退走。

楊崢知道姜伐野是好意。

如今兩人也算一條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白石神谷這麽一鬧,迷當肯定不容他。

姜伐野只能徹底倒向楊崢。

點齊一千騎兵,剛奔出營壘,遠遠就有蜀軍斥候吊著。

楊崢派出幾騎去追殺他們,又讓屯長段達率兩百余羌騎去洮水查看,自領大隊人馬奔蜀營而去。

蜀營設在沨中各山口險要,擂木堆積如山,在烈日下被曬的發幹。

半山腰上連綿著很多麥稈,也被烈日曬的焦黃。

幾輛新造的投石車不停的拋射石頭。

虎步軍結陣往裏面推進。

喊殺聲震動山野。

百余魏軍沖出山口,但轉眼被虎步軍強弩射翻在地。

鮮血如同溪流緩緩流淌。

虎步軍結陣向裏面推進,以大盾強弩開道,五十步內,透穿魏軍甲胄。

此刻的蜀軍如同農人正在收割成熟的麥子。

山道兩側還有各有數千蜀軍枕戈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