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拭目(第2/2頁)

跟後世凱申公的“法幣”一個性質。

出師表中的“益州疲敝”並非虛言,諸葛武侯掌權,逐漸將直百錢與蜀錦綁定,貨通天下,對外,直百錢流出,銅錢流入,金融掠奪魏吳,才勉強穩住了蜀國經濟。

孫權反應過來,也弄出大泉五百、大泉五千。

大家一起掠奪民間財富,飲鴆止渴。

反而是曹魏頂住了壓力,曹操當年跟著董卓混過一段時間,親眼目睹過董卓小錢的巨大危害,所以得勢後,罷用董卓小錢,改回五銖錢。

到了曹丕黃初二年,鑒於北方元氣有所恢復,五銖錢不夠用,下令罷用五銖錢,改用谷和帛充當貨幣,出發點是好的,但士族豪強、奸商小販,將谷物泡水增重,絹帛抽絲變薄,朝廷與民間的財富一同流失,變相制造了通貨膨脹,後曹丕及時止損,又下令恢復鑄造五銖錢。

自始至終,曹魏都沒有鑄造新錢,掠奪民間財富。

西晉繼承此策,一直沿用至唐高祖鑄造開元通寶。

五銖錢奠定了大漢的強盛,開元通寶則奠定了盛唐的基業。

三國之中,魏國實力最強,地域遼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金融體系還沒有完全爛透,國家信用還在。

吳蜀的那一套,當時有用,但後患無窮。

百姓窮蔽,就會與國家離心離德。

蜀國最先崩塌,與最先發行直百錢不無關系。

經濟是國、家運行的內在邏輯。

出了任何問題,一定都是最先反映在經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