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合力(第2/2頁)

這就是士族頂級的人才。

前世十七歲的自己還在幹啥?

不過有一說一,古代人成熟較早,尋常人家五六歲勞作,七八歲下田,十三四歲嫁娶,十五六歲就提刀上了戰場。

不早熟也不行。

曹沖、諸葛恪、鐘會等人都是少年時代便嶄露頭角。

如索靖這樣的人才,自然要帶在身邊,鑒於他年紀太輕,不宜封賞太過,只給了一個掾吏之銜,留在身邊參贊軍機。

一場科舉,絕大多數都通過了。

士族豪強人才的質量頗高,全都是飽學之士。

這時代儒學還沒有沉淪,所以絕大部分儒生都是有幾把刷子的。

而一百年後的東晉,士族進化成門閥,才是儒家全面腐化之時。

涼州士家豪強被排擠在洛陽權力圈外,饑渴已久,與楊崢簡直是幹柴烈火。

最後的那層窗戶紙,也在楊崢安定被捅破了。

鹯陰之戰、西套之戰、蕭關之戰,一場場戰爭,無不在說明楊崢是個靠得住的人。

曹魏雖然有些許大義名分,但不要忘了,這個時代仍是亂世,三國鼎立,誰也不是真的正統。

縣令、掾吏、主薄、長史很快就有了人選。

各部門的人手也逐漸充裕起來。

不過宣義司、折沖府、親軍三營、九野營,還是楊崢的自留地,牢牢捏在手裏。

讓出去的只是治理地方之權。

但這已經足以讓士族豪強們歡喜。

一些豪強則直接帶著部曲投軍,這在漢末並不少見。

如李典帶著近萬部曲,直接投奔曹操。

皇甫家與楊崢捆綁最深,皇甫陶不願治政,索性帶著兩千部曲投軍,自備軍械糧草,直接被楊崢封為都尉。

其他伍氏、梁氏、廖氏、隴西李氏也效仿皇甫氏,自帶部曲。

他們敢來,自然沒有拒之門外的道理。

楊崢照單全收,或封為曲長,或封為都尉,每軍皆如親衛三營一樣,每屯都設置宣義郎、宣義令,防備有些人的思想出現狀況。

僅僅這些豪強,西平軍足足擴充了八千人。

而且據九野營探查得知,全都是貨真價實的精銳。

不知不覺間,出兵西域的時機已經到來。

豪強們是騾子還是馬,總要拉出去溜溜。

而且河西羌胡首領們也陸陸續續到達,十幾股小勢力被聚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