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身份

“哦?”楊崢驚訝的望著禿發樹機能。

驚訝於他的目光敏銳。

事實上,從青營畢業的宣義郎、將領等等,才是楊崢的權利底盤,未來,科舉範圍擴大,還會從其中直接產生地方官員。

禿發樹機能的政治嗅覺非常靈敏。

以他現在的功勞,然後在青營中深造幾年,出來,必然會被真正意義上重用。

同時,在青營的這幾年,也避免被一直當成炮灰的命運。

“你既有此心,吾自然應允。”別人主動往鍋裏面跳,楊崢不可能不答應。

“謝將軍!”禿發樹機能拱手道。

“你叫什麽名字?”楊崢望著旁邊的鮮卑青年道。

一個族群的興起,必有伴生能臣猛將。

青年一怔,大概是沒想到楊崢會注意到他,連忙拱手道:“小民禿發務丸。”

“回將軍,這是屬下的堂弟。”禿發樹機能道。

這時代無論漢夷,有名字的大多不簡單。

楊崢略一回想,沒記起歷史上有這麽一號人物,也就沒太在意,“免禮,真入本將的青營,你們就不是什麽鮮卑貴人了,一切從頭開始,你們可願意?”

楊崢自己的兒子都沒搞特殊,換了個名字,與尋常孩子住在一起吃在一起。

“願意!”禿發務丸拱手道。

有了禿發兄弟的帶頭,其他十七部首領也請求自家的兒郎送入青營之中。

似乎這趟河南地之戰,讓他們見識到宣義使的威力。

楊崢自然答應,他們尋求與自己的進一步捆綁,而楊崢也希望借他們子弟,徹底改造他們。

之後,楊崢為他們設下了盛大的宴會。

出征所得之物,按照承諾全部歸他們所有,楊崢只要土地和俘虜。

算是皆大歡喜。

酒宴上喝的酩酊大醉。

河南地最大的鐵弗部被擊敗,剩下的部族也就不足為慮了,明年春天,涼州騎兵進入,宣義郎招降納叛,這塊養馬地,就算落入楊崢囊中了。

不過,擺在楊崢面前的另一大問題日漸凸顯。

身份認同問題。

之前吞並河湟羌部,楊崢祭出羌漢同源理論,在羌人中廣為宣傳,遂得羌人死力。

現在對鮮卑人、匈奴人也是一樣。

不能在身份上給他們認同感、親近感、歸屬感,始終會有一層隔閡存在。

給鮮卑人找個祖宗,自然難不倒學富五車的杜預。

誰叫華夏歷史源遠流長呢?一個自古以來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黃帝有一子名昌意,昌意的小兒子封於北疆,封國內有山名曰大鮮卑山,遂以此山為號,繁衍生息,逐漸形成部落,畜牧為生,射獵為業,民風淳樸。

因黃帝有土德而稱王,北方民俗稱“土”為“拓”,“後”為“跋”,所以部落的首領就以“拓跋”為姓氏,意為黃帝之後裔。

而匈奴的起源就更簡單了。

漢代就已經完成了溯源,在血緣上,純正的匈奴人與中原人更為貼近。

漢時樂彥的《括地譜》有記載:夏桀無道,湯放之鳴條,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妻桀之眾妾,避居北野,遂成匈奴。

一句話,羌人、鮮卑、匈奴、漢,悉出同源,一千年前是一家……

在楊崢看來,只要是黃皮膚,就都是出自華夏一脈。

不過匈奴在冒頓時期一躍而起,腳踹東胡,霸淩大漢,橫跨漠北漠南,侵占西域,馬蹄一度延伸到中亞大草原,所以混入了不少白皮膚。

如羯族、月氏、羌渠、沮渠等,都是蔥嶺以北的人種。

“今後這就是你們宣義司的任務,以匈奴語、鮮卑語流傳出去,讓每個匈奴鮮卑人都耳熟能詳。”楊崢吩咐龐青道。

這時代話語權完全掌握在漢人手中。

後世亞洲國家尋找自己祖宗的歷史,也不得不翻看華夏典籍。

“唯!”

龐青這些年越發的幹練,在楊崢身邊,經常接觸魯芝杜預衛瓘這些頂尖人物,又虛心學習,成長的非常快。

西北的寒冬尤為凜冽。

但西北的羌胡俘虜、奴隸們卻比往年溫暖很多。

涼州行台親自督辦,為他們建造了一大片茅屋,每日有兩頓熱粥供應,還有軍中淘汰下來的冬衣,城中幹柴、草垛也無償提供給他們。

還有青營的醫學生為他們治傷。

雖然每日依舊有人死去,卻不是凍死餓死的。

宣義司也趁機介入,噓寒問暖,解決各種實際困難。

才半個月不到,隱藏在其中的貴人、首領們便被指認出來,足有千人之多。

匈奴、鮮卑對平民的奴隸比中原更加慘烈。

從俘虜們瘦弱的體型就可以看出。

宣義司按照楊崢的指示,召開聲討大會。

一個個曾經的貴人被虎背熊腰的涼州軍士按在台上,由宣義郎宣讀他們曾經的罪狀,欺男霸女、殘害老弱、侵奪他們的牲畜,致使平民無裹腹之食、禦寒之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