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壽春

“臣受國重任,統兵在東。揚州刺史樂綝專詐,說臣與吳交通,又言被詔當代臣位,無狀日久。臣奉國命,以死自立,終無異端。忿綝不忠,輒將步騎七百人,以今月六日討綝,即日斬首,函頭驛馬傳送。若聖朝明臣,臣即魏臣;不明臣,臣即吳臣。不勝發憤有日,謹拜表陳愚,悲感泣血,哽咽斷絕,不知所如,乞朝廷察臣至誠。”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

諸葛誕起兵後,仍舊向洛陽上了這道表。

意思很明白,你司馬昭不打我,我還是魏臣,你若是打我,我就是吳臣了。

諸葛誕與王淩、毋丘儉不同,他的目標很明確,不想與司馬家為敵,只求割據淮南就行。

大家湊合著,將就過日子得了。

怎料司馬昭是個較真的人,不願將就。

司馬家的步伐滾滾向前,離最後一步不遠。

司馬昭不可能讓淮南腹心之地,存在諸葛誕這個不確定的因素。

遂起洛陽二十萬中軍,攜魏帝曹髦一同南下,進駐丘頭,命令鎮南將軍王基與安東將軍陳騫等人構築溝塹壁壘。

采取司馬師滅毌丘儉相同的戰術。

三面圍堵,泰山壓頂。

壽春團團圍住,又派監軍石苞、新上任的兗州刺史州泰等人率領精兵在外圍防備吳軍。

文欽父子多次激戰,試圖打破魏軍包圍圈,然而魏軍層層疊疊,無窮無盡。

文欽手上一萬部曲杯水車薪。

石苞、州泰步步為營、嚴陣以待,文欽父子仿佛被困在鐵籠中猛虎,始終打不開局面。

而且諸葛誕一直在壽春城上袖手旁觀。

吳國大將軍拜大將朱異為大都督、假節,領軍三萬先驅走孫綝的政敵孫壹,在夏口休整之後,直撲安豐,隨即與州泰的精銳決戰。

朱異不敵,折損兩千余眾。

淮南大戰第一階段,魏國占盡優勢。

諸葛誕在城墻上不慌不忙的看著城下越聚越多的魏軍。

接連不利的消息令部下們臉上蒙著一層陰雲。

“彼軍氣盛,我軍氣衰,守城最忌死守,當出城小戰,斬將奪旗,振奮軍心。”文欽建議道。

諸葛誕直接投來一個白眼,兩人以前就不合,現在更不可能一條心,“你此前多次出戰,可有斬獲?”

文欽幹笑兩聲,“賊人多勢眾,我軍兵力稀少,君侯若是再撥些人馬,未必不能擊破敵軍。”

“不必著急,我命有二水相助,司馬昭此來,是以火附水,必為我所擒。”諸葛誕自信道。

眾將全都呆若木雞。

諸葛誕安撫眾人道:“城中糧草足支一兩年,司馬昭合二十六萬大軍圍我,利在速戰,不利久戰,久則賊必生內變,聽聞楊崢在雍涼攻城略地,司馬昭安能專心伐我?”

眾人心中這才安穩一些。

“水能克火,然火亦能克水。”人群中忽然一人高聲道。

諸葛誕最信命數,聞聽此言,忍不住眉頭一皺,“何人出聲?”

一年輕將領拱手而出,“天有不測之風雲,君侯身系淮南數十萬軍民性命,豈可輕言天數?天數亦在人爭取,今魏軍合圍不齊,當一鼓作氣,與江東援軍內外夾擊,重挫魏軍銳氣,長我軍之士氣,使魏軍懼我,然後方可守城,以待天時!”

壽春城中有十五萬大軍,吳軍城內文欽、唐咨、全端、全懌等人援軍三萬,城外尚有朱異三萬大軍,若能齊心合力,擊破魏軍重圍絕非難事。

只是,諸葛誕一直按兵不動袖手旁觀,只讓文欽、朱異等吳軍跟魏軍大戰,遂讓優勢向魏軍傾斜。

幾場大戰下來,吳軍連遭挫折,壽春守軍士氣亦大跌。

周圍人都竊竊私語起來。

見此人器宇軒昂,渾身英氣勃發,侃侃而談,不由刮目相看。

不過諸葛誕臉色有些難看,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駁斥,面子上畢竟不好看,“你是何人?”

“回稟君侯,屬下馬隆。”

“可是當年三千士卒守新城,擋二十萬敵軍的馬隆?”諸葛誕記性不差。

“正是屬下。”

“現居何職?”

“文將軍麾下左司馬。”馬隆不卑不亢道。

諸葛誕掃了一眼文欽。

文欽自然知道自己這個老上司的脾氣,怒斥馬隆道:“尊者議事,豈容你胡言亂語,退下!”

馬隆單膝跪下,拱手道:“屬下一時失言,望將軍恕罪。”

諸葛誕這才臉色好看一些,揮揮手,“你所言亦是良策,只是文將軍多次出擊,全都敗北,魏軍士氣未降,我軍士氣新喪。”

球再次踢到文欽身上,文欽老臉一紅,“若君侯再撥我三萬人馬……”

這話他自己都說不下去。

畢竟幾次大戰,都是他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