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夾城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烈日之下,鐵騎如雲,鐵甲如潮,往來呼嘯。

如果是步卒,四萬人其實不足以圍住長安這座天下雄城。

但四萬騎兵卻夠了。

各種明哨、暗哨鋪開,稍有動靜,騎兵轉眼即來。

除了張特的一萬安定府兵,周旨的五千隴西府兵,楊崢還征召了掘子軍、平壘營。

這場大戰想短時間內決出勝負已不可能。

司馬孚繼承司馬懿的龜縮大法,王基步步為營,根本不給西涼鐵騎野戰的機會。

最開始,龐青建議在上遊築壩,引水決長安和鄭縣的王基軍。

楊崢帶著親衛親自考察過,平原上修築水壩,工程量太大了,長安附近地勢稍高,而且有八水環繞,即便在渭水修築大壩,水勢也會被八條支系分散,無法形成沖擊力,最多泡到墻角跟,讓渭水下遊淪為泥淖之地。

但如此一來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泥淖沼澤,反而限制了己方騎兵……

所以楊崢幹脆把長安給圍了。

掘子軍、平壘營日夜不息,加上府兵、和運送糧草的民夫配合,在長安城東堆土,修建一條夾城,半包圍封鎖長安東南兩面。

內外再補以塹壕、鹿角。

整個長安城墻的周長也就五十裏。

半包圍的夾城只需四十裏就差不多了,再根據地形和水形,真實長度不需要四十裏。

比在上遊修築水壩工程量低的多。

除了夾城,還在槐裏周邊大規模屯田,種些豆黍之類的短期莊稼,供戰馬的精飼。

關中這片土地還是很肥沃的,撒下去的種子,潑點水,第三天青苗就破土而出。

夾城還在修築之時,鄭縣的王基坐不住了,大軍挪到驪山,還是依山傍水下寨,步步為營。

從馮翊調回文鴦與龐會,騎兵多次襲擾。

司馬昭為了守住長安,下足了本錢,中軍騎兵也是一人雙馬。

兩軍在關中平原上纏鬥、絞殺。

涼州軍有兵力優勢,但敵方將領極其強悍,文鴦、龐會互相配合,幾次沖破涼州騎兵的圍堵追殺。

馬循、蒙虓這種專業騎兵將領都攔阻不住。

長安城中路蕃也頻頻出城配合。

親軍騎兵精銳集中在東面,文鴛、龐會偷襲南面……

幾個回合下來,雖然沒有改變長安逐漸被圍困的局面,但大大拖延了時間。

原定二十天就能修築起來的夾城,拖了一個半月,還未完全合圍。

給築壘的民夫以及後方糧草帶來了巨大威脅。

中軍大帳中,楊崢有些惱怒,“八千騎兵,兩面夾擊,居然讓四千敵騎跑了?”

蒙虓、馬循、田續都低著頭。

連往日一向囂張的劉珩都一聲不吭。

幾日之前,他頗不服氣的要去擒殺文鴦,一戰就被他掃下馬來,如果不是親兵死命相救,劉珩就交代在文鴦手中。

龐會跟楊崢一樣,也是從駱谷的屍山血海中殺出,這些年經歷的大戰也不少。

此人表面粗豪,實則極擅把握戰場形勢,涼州精騎殺來,拔馬便走。

若不是精銳,則與文鴦如餓狼一般撲上來……

雖然沒造成多少傷亡,但對士氣的打擊極大。

涼州軍出道以來,所向披靡,動輒大破羌胡,還從未這麽憋屈過。

“洛陽中軍本就是精銳,又有文鴦、龐會這等熊虎之將,不妨留出東面幾個缺口,以做誘敵之用。”張特進言道。

楊崢搖搖頭,“此計對草原諸部或許有用,然司馬孚、王基皆是深諳兵法之人,絕不會上當。”

如果王基是司馬昭的爪牙,那麽文鴦、龐會二人就是王基的爪牙。

不能忽視一員猛將對戰場的影響。

司馬師淮南二叛,文鴦幾乎憑個人武勇改變了天下形勢,如果文欽給力一些,恐怕毌丘儉不至於草草收場。

龐會只能算是猛將,但文鴦已經達到神將級別。

這兩人不除,這場大戰就打不開局面。

以前時間是站在楊崢這一面,現在,司馬氏掃平淮南,中原再無後患,時間站在他一邊。

“先立起夾城!”楊崢揉了揉額頭。

龐會、文鴦就像兩只蒼蠅,天天在耳邊嗡嗡作響,令人心煩意亂。

路一步步走,飯一口口吃。

不切斷司馬孚與王基的聯系,長安始終會穩如泰山。

計議已定,騎兵盡出,堵住長安之東,讓掘子軍與平壘營補齊夾城的最後幾個缺口。

又於東面築起三座小土山,與夾城相接,上設床弩、投石車,可以直接攻擊長安城,也可以庇護夾城。

楊崢令士卒鼓噪呐喊,號角戰鼓齊鳴,又令騎兵拖起煙塵,終日不絕。

造成一副正在強攻長安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