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掾佐(第2/2頁)

南陽屬於荊州,所以張輔能“近距離”觀察吳國。

“孫策死後,江東六郡反了三郡,孫權不與士族媾和,太祖大軍一到,江東土崩瓦解。”張輔的話讓楊崢大開眼界。

楊崢點頭認同,“孫權當年與豪族妥協不得不為之。”

三國風雲激蕩數十年,本質上是一部士族上位史。

“自古立國者,必抑制豪強,太祖行屯田地,免除兩漢以來的雜稅、更賦,規定其收田租畝粟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後頒布招賢令,唯才是舉,不問出身品行,寒門士子得以入仕,與豪族士人並列,又啟用滿寵等酷吏,打壓士族,大魏方能力壓群雄。”張輔若有所指道。

楊崢想起一事來,“當年太祖為北部尉,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懸於衙門左右。並嚴肅法紀、申明禁令曰:有犯禁者,皆棒殺之。不畏權貴,當街仗殺蹇碩之叔父,名動天下。”

魏武設立的屯田制,其實就是一種抑制士族豪強的手段。

即國家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發展生產,繞開了士族豪強。

當時的賦稅不過五五,官府還提供種子、農具、耕牛。

這比後世某些黑廠強太多了。

不過,魏武逝世後,一切都變了味。

屯田制成了“農奴制”,唯才是舉成了九品官人法,朝堂之上再無酷吏,曾經的寒門士子,成了新的士族豪強……

表面上兩人是在談論魏武和孫權,實則也是在談涼州的未來。

孫權、曹丕的路子都走不通。

蜀國反而是一個可以借鑒的典範,以外來的荊州士人壓制本土的豪族,再用北伐凝聚人心。

當然,蜀國做的並不好,同樣也失敗了,算是一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