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均田

“凡大秦十五以上六十以下之男授田五十畝,十四以上女授三十畝,奴婢、部曲同在授田之列,奴隸轉待歸,改為三年,待歸轉治民改為兩年,同時境內田賦下調,治民官三民七,待歸官四民六,奴隸官民對半,所有授田不得私下售賣,授田之人死亡,則田地收歸國有,重新分給百姓。”楊崢言簡意賅的把文書上的均田制歸納出來。

除了田賦,還有上繳的調。

根據各地物產繳納。

如涼、西、河、祁、並等州畜牧發達,每戶每年上繳羊皮五張。

蜀中幾州織造發達,則每戶每年上繳絹一疋,麻十斤。

有的郡縣擅於制陶、打鐵、捕魚、種茶則根據實際情收調。

對於朔方、北地、居延、九原這些還在發展中的郡縣,調全部免除。

租調役,租即為田賦,調是當地特產,役則是徭役,秦國徭役一般免除,有重大工程提供一日兩餐,應者雲集。

當然,一個十五歲的男子根本無法耕種五十畝田,在有耕牛的情況下,能種二十畝就是極限了。

剩下的二十畝為倍田,十畝為桑、麻、茶田。

除此之外,楊崢還在蜀中設織造局,循諸葛武侯之舊制,督造蜀錦,用於對西域諸國的出口。

蜀錦這玩意比黃金還要珍貴。

東漢末年時便已經燒出瓷器了,不過是江東和河北,這玩意對土的要求太高,秦國暫時不予考慮。

“要行均田制,必先清查人口、丈量土地。”衛瓘一語說中其中關鍵。

土地不是關鍵,連年大戰,關中、漢中、蜀中、河西到處都是無人區。

人口才是關鍵。

但人口都掌握在誰手中?

士族豪強!

蜀中官府登記在冊的人口有九十萬,但士族豪強圈禁的人口有兩百多萬……

“細作傳言司馬家的占田制有三步,孤的均田制也有三步,第一步均田,第二步清算人口田地,第三步士農官軍一體賦稅!”

均田是穩住現在的人口,提高在籍人口的生產力。

清算人口田地,則是向士族豪強揮刀了。

一體賦稅則是大秦的終極使命。

現在的秦國仍然處於草創階段,利益集團集中在軍中,不會成為均田制的阻礙。

楊崢這個開國之君做不成這些,下一代更難。

因為下一代面臨的利益集團更強大,局面也更復雜,遭遇阻力更大。

秦國境內的士族豪強的確是一股勢力,但遠沒有強大到中原門閥的地步。

甚至士族都稱不上,皇甫氏、張氏、索氏只能算士家而已,隴西的那幾家也僅僅是豪強,有自己的塢堡和私軍,關起門就是一個小號土皇帝。

現在不動他們,等司馬家舔舐好傷口,東西軍事對峙,就再也沒這麽好的機會了。

占田制加上中原的人口、土地,實力一定會快速恢復。

甚至會在未來幾十年中,越來越強,逐漸到達一個巔峰。

到時候秦國別說一統天下,連守不守的住現在疆土都是問題。

打仗打的人口和錢糧。

司馬昭還能再大敗個兩三次,楊崢若是大敗一次,後果不堪設想。

維系秦國凝聚的根本就是楊崢百戰百勝的兵威。

一句話,現在弄,阻力最小,以後弄,阻力成幾何倍的增大。

眾人全都呆了呆,沒想到楊崢胃口這麽大。

這已經是變法了。

還是由君主發起的變法。

均田制的根本其實就是一次利益再分配,同時也是削弱豪強的契機。

“大王不愧是天下雄主,此策若是施行,我大秦必將開拓前漢一般盛世!”張輔激動道。

楊崢笑了笑,西漢並不是自己心目中的頂點。

“若行均田制,那麽豪強現有的土地該當如何?”魯芝說出另一個關鍵點。

豪強手上的土地,可不是名冊上的那麽點。

索靖緊張的看著楊崢。

索家在河西數一數二。

這幾年又有索紾、索永科舉入仕,為地方縣令或屯田校尉,與泛衷、張甝號為敦煌五龍,皆有逸群之才,名震河西。

楊崢道:“孤承認他們的所得利益,現階段不清算他們的人口田地,大秦行均田制,不是與他們為敵,而是讓士家豪強不該拿的別拿,給百姓一口飯吃,如司馬家那般竭澤而漁,不出四五十年,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天下豈能不亂?天下大亂,士族豪強亦受其殃。”

百姓占田肯定占不贏士族豪強。

占田制如同一劑春藥,短時間內能刺激中原,長時間,問題更加嚴峻。

天下大亂,除了那幾家能捕捉到時機的士族豪強,絕大多數都會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歷史上盛極一時的荀、陳、鐘、賈、諸葛、郭、王,短短幾十年,還不是默默無聞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