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酷吏

“東吳既然起兵,結盟之事還要看交州之戰打的如何,大王當早做準備。”衛瓘提醒道。

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更不可能。

吳國十幾萬大軍南下,楊崢自然要做些表示,“令狐盛、周旨領蜀中兩萬府兵南下馳援交州。”

杜預坐鎮蜀中,不可輕動。

田章、李特、周旨資歷不夠,禿發樹機能在這次滅蜀大戰中表現不錯,又是青營出身,楊崢將他調了回來,加為散騎常侍,準備當成鮮卑人典範重用。

支援交州最好的人選只有令狐盛。

秦國以軍功為重,令狐盛由蜀中小校,一躍成為交州刺史,背後本來就有不少人在說閑話。

所以楊崢願意給他一個機會。

不過南中、交州的都督之權,仍是霍弋這位宿將,一切聽他軍令。

“永安也可虛張聲勢,做出大軍雲集之假象,給荊州壓力!”衛瓘撚須笑道。

楊崢道:“何必虛張聲勢?可令元凱盡起蜀中之軍,入永安,荊州能取則順勢取之,不能取則威懾之!”

荊州和交州,必須有一個方向打疼東吳,才能讓他們乖乖坐到談判桌上,也能讓他們認清現實。

壽春之戰後,東吳日子過的太舒服了。

楊崢跟司馬昭打死打活,他們專心在窩裏殺來殺去。

現在東西之爭的格局定下,他們蹦來蹦去的。

如果不是覬覦蜀中和南中,霍弋又怎會出兵交州?

吳國十幾萬大軍出征不是一兩天就能成行。

這一戰肯定曠日持久。

不過秦國以南中偏師拖住吳國十幾萬主力大軍,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張輔出使時,楊崢親自出城送行。

“結盟之事能為則為,不能為則順其自然,我大秦也不懼吳晉聯手。”天上風雲四合,地上楊崢霸氣側漏。

中原在國力上最強不假,但國力並不完全等於戰力和實力。

占有太原臨晉之後,秦國軍事優勢更大一些,總體上處於攻勢。

而司馬家雖然有中原,但士族門閥未必敢與楊崢決戰。

尤其是在關中平原上。

司馬昭只要不傻,絕不會再來一場賭上家族、東魏的命運之戰。

現在不是看誰更優秀,而是看誰先爛,誰的內部先出問題。

在這一方面,楊崢有足夠自信。

張輔一臉感動,“臣此去,即便不能結盟,也要挑動吳國內鬥!”

三國之中,內鬥最慘烈的是吳國,從孫權晚年開始,整個江東士族都加入二宮之爭中。

連陸遜都卷入了,被孫權辱罵而死。

而他也不是唯一一個被孫權罵死之人。

楊崢搖搖頭,“大秦不差一二死間,而差諍臣、諫臣、直臣,以及敢做敢為的實臣,順其自然即可。”

東吳隔個三五年就是一場大亂,也不差別人挑撥了。

張輔年紀輕輕,為人直率,有酷吏的潛質。

酷吏對士族豪強是壞事,但對國家對君主卻大有裨益。

他們喜用重典不畏豪強,對不服國法之人,特別是豪門貴族,敢於痛下辣手。

商鞅也有酷吏之名,杜預的老祖杜周也是漢武帝麾下的酷吏。

漢武時代,酷吏橫行,但也是國家實力強盛之時。

東漢沒有什麽著名酷吏,但東漢也是豪強轉向士族門閥之時。

武則天手下的來俊臣也是一把好手,不要看他名聲不好,要看他對付的是什麽人,對誰最有利。

古人的政治智慧令人嘆為觀止,拿到後世也不過時。

大秦想要走上巔峰,敢於做事、勇於任事的酷吏一定不可少。

這些人就是君主手上的利刃,切除帝國軀幹上壞死的腐肉和蛆蟲。

張輔沖楊崢雙膝拜下,激動的滿眼水光,“臣領命!”

反正楊崢為了締造一個強盛的帝國,什麽都豁出去了。

當年能從駱谷殺出,本來就是多活了這十幾年。

十幾年裏,一個個看似強大的對手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先後倒下,這便是所謂的天命了。

司馬昭其實也不過如此。

回到秦王宮,趙阿七慌慌張張的跑來,“大王,近日多有死士自洛陽而來,其意當在魯公、衛公、索司馬等重臣!”

“他娘的還來?”楊崢忍不住罵了一句臟話。

上一次行刺自己未果,現在轉換目標了。

秦國有今日之勢,一般在魯芝、杜預、衛瓘、索靖這些人。

否則就憑楊崢的天馬行空接不了地氣,最多也就一割據雍涼的軍頭。

這幾人隨便一人倒下,對秦國而言都是巨大損失。

司馬家在戰場上滅不了自己,開始無所不用其極了。

“加大長安所有大臣的保護,尤其是魯公、衛公、索司馬三人,鎮撫司全滅了,他們也不能有任何閃失!”楊崢覺得還不夠,又讓他們留在府中不得外出,派出中軍裏三層外三層保護起來,政務可交由掾吏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