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拓跋

中軍當然不能一直待在中樞,不然戰力必然會退化。

享受多高的待遇,就要承擔多大的辛勞。

楊崢一向開明,中軍的大門也是敞開的,覺得有性命之憂,不願奮勇沖殺了,可以退役,田還是你的,但跟尋常百姓一樣繳納田賦。

這些思想滑了坡的人,留在軍中也是禍害。

他們不願意拼命,自然還有其他人。

這幾年主動退役的人,除了實在到了年紀,還有不少厭倦廝殺,只想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人。

楊崢覺得這是正常現象,也很理解。

主動退役的幾年下來,不到一千人,完全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雍涼這塊地,什麽都缺,就是不缺戰士。

他們退了,屯田司的奴隸,折沖府的府兵都眼巴巴的望著。

只要這條從下往上的道路敞開著,中軍的戰力就不會衰退。

楊崢親自為龐青和劉珩送行。

劉珩卻正在大罵身邊的胡人士卒,“爾等謹記,咱們是去解救草原上的兄弟,不是去殺人放火的!咱們秦王是千古仁義之君!”

楊崢越聽越感覺這這廝有意無意在埋汰自己。

不過士卒們倒是非常認同。

尤其是鮮卑和匈奴裔的士卒,雖然漢化了,但多多少少對鮮卑匈奴有一絲絲同情。

口號這麽喊,他們心中最後的疑慮也就消散了。

此次出兵選擇從居延北上,攻打燕然山,主要還是摸一摸草原情況,盡量不刺激拓跋力微。

秦國的大方略是休養生息,恢復關中生機,盡量避免大戰。

所以楊崢采取小規模作戰,逐步蠶食之策。

以戰養戰,才能最快速度的恢復生機。

楊崢能走到今日,其實也一直都是如此。

司馬昭壓榨中原百姓,楊崢反其道行之,掠奪外部。

封建時代,君主的氣質決定了國家的氣質、軍隊的氣質。

漠北問題有了一個戰略框架,按部就班執行。

南中、西域、漠北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剩下的就是南匈奴。

最近兩年跳的最高的也是他們。

毫無疑問,南匈奴跟秦國是死敵。

劉淵成了五部都督之後,實力大漲,不僅借出兵攻秦整合了南匈奴,還跟河南地的匈奴雜胡們接上了線。

細作傳出的消息,劉淵麾下至少有五萬可戰之兵,這個數字還在增長當中。

當年王昶活著的時候,就對劉淵極為推崇,劉淵拜上黨士人崔遊為師,結交了不少河北士人。

劉淵擔任五部督後,嚴明刑罰,嚴懲奸邪惡行,從嚴治軍,無論漢、匈、鮮卑,皆一視同仁。

他不重財物,愛好施舍,與他人相交推誠相見,名聲大震。

很多河北豪傑、失意士人不遠千裏爭相投附。

這麽一股勢力壯大下去,遲早是個麻煩。

而劉淵的地盤在西河郡一帶,橫跨黃河兩岸,北面是九原定襄,南面是河東,西面是河南地,東面是太原……

當前形勢下,這個地區必然成為戰略要地。

文鴦領兵嘗試過攻打西河地區,但他一動,河東的唐彬也跟著動了。

劉淵固守堅城,以黃河為憑,文鴦騎兵無法深入。

唐彬領兵馳援腹背。

二人互為犄角,就是不決戰。

文鴦無奈,見形勢不妙,只能退回。

“南匈奴雖然左右逢源,然一郡之地,比之鐘會仍略有不足,太原穩固,南匈奴插翅難逃,而欲穩固太原,必先拓跋鮮卑!”衛瓘對代郡的拓跋鮮卑似乎非常上心。

“伯玉之言是也。”

的確,時代已經變了,劉淵肯定不能像歷史上一樣崛起。

司馬家扶著他也沒安什麽好心,就是把他弄出來,當擋箭牌而已。

劉淵也借司馬家的勢整合五部南匈奴。

但劉淵出道這麽早,又夾雜東魏西魏之間,也就決定了他的上限。

“臣請命主理拓跋鮮卑之事。”衛瓘拱手道。

楊崢不禁為拓跋鮮卑默哀,這些年衛瓘處理蜀國、太原,全都一氣呵成。

他以一人之力為楊崢省了十幾萬的兵力,大大加快了秦國崛起的時間。

區區一個拓跋鮮卑當然更不在話下。

“代郡之事,就交給伯玉了。”楊崢拱手。

治天下當以陽謀,但爭天下,陰謀陽謀全都要用上。

衛瓘亦拱手還禮,“兩年之內,代郡必有佳音!”

代郡。

拓跋力微蒼老的眼睛正望著西面大地,望著雁門的方向。

黃昏已降臨,大地正蒼茫。

不是他想當什麽親晉順義王,而是其他部落想抱緊司馬家的粗腿,尤其是烏桓萬庫賢和幾個匈奴大人。

拓跋部更像是一個部落聯盟,靠著他的名聲和威望才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