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定策

眨眼便是煌武三年春。

東西兩邊忽然都變得安靜起來。

沒有互相劫掠、襲擾,但誰都知道大戰的氣息日漸濃重。

“洛陽細作還沒有消息傳來?”楊崢問道。

趙阿七支支吾吾道:“回稟陛下,洛陽防守森嚴,細作無法滲透,就連石家也斷了消息……”

細作能做到的終究有限,司馬家早就加強了防範。

以往還能通過士族和石家的商賈得到消息,但這次卻連石家也斷了,士族們也保持著相當高的默契。

不過這正說明司馬炎準備玩一場大的了。

“查不到洛陽的消息,可以查他們糧草軍械等物資運往哪裏。”楊崢看了一眼趙阿七,能力終究還是差了一些,能忠實執行自己的命令,卻無法變通。

有好處也有壞處。

忠心方面不用疑慮了,有這個前提,其他的差一些就差一些。

鎮撫司若是跟自己不是一條心,問題就太大了。

“唯!”趙阿七雙鬢微霜,他這個位置,勞心勞力的事更多。

“若司馬炎主動出擊關中,於我大秦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陛下可重現當年馮颯之勝!”衛瓘拱手道。

“陛下英明神武,中原諸軍必非敵手!司馬昭尚且不敵,遑論司馬炎乎?這些年中原將才凋零,此乃必敗無疑!”令狐盛也非常樂觀。

當年楊崢定下的計策就是以關中為磨盤,消耗中原的有生力量。

獲得了幾場漂亮的大勝,從而奠定了秦國的版圖。

司馬炎傾國而來,楊崢有內線優勢。

“非也!”忽然一個人的聲音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

杜預拱手道:“今時不同往日,陛下萬不可掉以輕心,中原將才凋零,但這些年又成長不少,以臣觀之,王濬、王渾、唐彬、劉弘、嚴詢皆為一時之選,合肥之戰,石苞用兵老辣,陳騫鎮守河北,蓄養士卒,勸課農桑,軍力復振,以中原之大,怎可無將帥之才?其次,有馮颯大戰在前,司馬炎君臣必小心謹慎,步步為營,此戰將是國力之戰,一旦中原大軍攻入關中,則十面俱進,掘山為塹,堰河為池,伐木為壘,層層推進,圍死長安,一如當年司馬昭圍殺諸葛誕於壽春,試問陛下可有十成之勝算?”

一絲寒意縈繞而起,堂中寂靜無聲。

衛瓘與令狐盛想的太輕松了。

當年能夠取得馮颯大勝,主要還是因為司馬昭見到司馬孚的假屍沒有苟住。

不然最終的結果很難說。

即便如此,還是讓司馬昭逃回洛陽。

吃一塹長一智。

司馬炎能坐穩江山,肯定不是易與之輩。

不然也不會生擒孫皓。

從這些年用人的水平來看,司馬炎深得司馬昭的真傳。

如中原傾國而來,推到長安城下,耗上一兩年,勝負難料……

即便司馬炎最終退走,關中肯定也打殘了。

這幾年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說句難聽的,三個晉軍換一個秦軍,楊崢都玩不起。

人家人多……

關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門控制在敵人手中。

“元凱可有禦敵之策?”楊崢對杜預無比欽佩,說實話,這幾年隨著國力增長,自己也有些膨脹了。

幸虧國中還有清醒之人。

也幸虧楊崢提前把杜預調了回來。

杜預道:“既知必戰,不如先動,打亂司馬炎部署,可令馬隆率牧騎全線進攻河北,陛下集重兵猛攻河東!河東若下,則潼關威脅盡去,臣願領一軍出上庸,佯攻宛許,若能取之,則長驅直入,若不能,則轉道,直撲弘農,與陛下會兵河東,取中原之形勝!”

最好的防守是進攻!

現在的關中不是當年。

以前磨的是司馬家,現在磨的則是自己了。

均田制調集蜀中百多萬的人口,若是被司馬炎捅進來……後果不堪設想。

楊崢看了一眼衛瓘、令狐盛、龐青,三人眼中都是敬佩之色。

衛瓘長於陰謀,對兵略有所見解,但跟杜預比起來,還是差了很多。

令狐盛、龐青則差的更遠。

“我軍之優勢便在於騎兵,有進攻和奔襲之利,豈能固守關中?”杜預繼續分析道。

一直沉默的魯芝幽幽道:“不過這些年唐彬在河東加固工事,興建營壘,處處是堅城,河東難以攻破,且背後有上黨劉弘、弘農王濬支撐,一旦進攻不利,只恐士氣折損。”

若是野戰,楊崢自然不懼,但若是攻城戰則另當別論了。

秦軍的優勢在騎兵,但晉軍也有步軍優勢。

防守城池尤為犀利。

“屬在下直言,河東即便是銅墻鐵壁,也必須打,蓋因其乃洛陽之屏障,中原之門戶,大秦能否問鼎中原,將由此地而決之!”杜預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