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引誘

“陛下真乃千古唯有之聖君,只是遼東苦寒,路途遙遠,鮮卑、烏桓、高句麗都有相當實力,只怕我等力有未逮。”盧珽道。

此人是盧欽之弟,原是司馬家的衛尉卿,司馬炎國滅,賦閑在家,擔任起範陽盧氏的家務。

他的回答並未讓楊崢驚訝。

政治跟做生意一樣,要討價還價。

盧珽說這麽多,並不是直接拒絕,而是在說明此事的難度。

“當然不是你們出征,主力仍是我大秦,爾等為義從軍,打下一縣,即為縣令,打下一郡,即為太守,父死子繼,世襲罔替,與大秦同休戚!”楊崢把一道詔令擺在沙盤上。

這等於是在簽合同了。

上面蓋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正是先秦傳至今日的傳國玉璽。

這玩意兒意義非凡。

歷史上東晉元帝因為沒有傳國玉璽,被人戲稱為“白板天子”。

河北士族豪強一直是抵禦北方遊牧的先鋒,並未完全喪失士人的氣節。

留在內地,只能與大秦魚死網破。

漢魏天下紛亂這麽多年,楊崢不想再內戰,殺來殺去,流的也是自己的血,所以為何不殺出去?

天下其實很大,絕非中原一隅。

楊崢的意思很清楚,大秦會出兵遼東,但士族豪強也要跟著出力。

眾人目光不斷交錯,有人竊竊私語起來。

劉珩剛要喊一聲“肅靜”,被楊崢制止了。

讓他們談談也好,強扭的瓜不甜。

而楊崢對這筆“生意”有足夠的信心。

歷史上,南詔崛起,屢屢侵犯大唐,播州土人跟著作亂,此時的大唐無力鎮壓,遂讓有實力的豪強自行入播州平亂,太原人楊端與舅家謝氏率領向氏、令狐氏、成氏、趙氏、猶氏、婁氏、梁氏、韋氏、謝氏等九姓子弟入播,成功平定叛亂。

楊氏一直鎮守播州七百余年。

楊崢覺得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

留在中原,只能自相殘殺,弄出去,就是開疆拓土了,既消除了邊患,也解決了內部士族豪強的問題,還沒什麽統治成本。

以後他們跟遼東的土著殺來殺去就是他們的事了。

大秦在後面敲敲邊鼓,提供些軍事援助就行。

而且這些士族豪強都有上馬砍人、下馬治民的本事,弄到遼東,能讓當地的野人們沐浴儒家的文明之光,消一消他們的野蠻和兇性。

當然,分封也是講究方法的,一些進可攻退可守的精華之地必須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一些富裕且偏遠之地,楊崢會封一兩個宗室過去。

楊崢與衛瓘商議了十余日,各種想法早已成熟。

不得不說,分封對士族豪強的誘惑力太大了,堪稱致命。

卷到極致不就是為了這些東西?

現在楊崢全都給他們。

眾人的目光互相交遞著,明顯已經心動了,卻依舊沒有點頭,楊崢不禁有些郁悶,這是自己能想到的最不傷和氣的辦法。

合作共贏。

但自古漢民有非常重的家鄉情懷。

如果連他們都不願往遼東去,那麽其他人就更不願意去了,收復遼東就是一句空話了。

遼東沒有漢民填充,終究會落在異族手中。

一想到此處,楊崢不禁對司馬懿恨的牙癢。

史書有載:既入城,立兩標以別新舊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殺之,以為京觀。偽公卿已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余人。收戶四萬,口三十余萬,悉遷離之……

遼東漢人勢力徹底衰落。

從周朝便是華夏故土的遼東,自此與中原分道揚鑣,從此地崛起一個又一個異族勢力,成為中原大患。

如果遼東有三十萬漢民,楊崢也不至於如此廢力。

盧珽拱手道:“陛下此策甚好,只是遼東實在太過苦寒……”

“擡上來。”楊崢揮手道。

兩個甲士再擡來一物,正是楊崢在鄴城下弄出來的黃泥火爐。

爐中煤火散發出暗紅色的火光,站在周圍便覺得一陣熱氣。

“此物制作簡單,只需黃泥和石墨,能控制火勢大小,終夜不熄!”

遼東資源豐富,黑土地上什麽都有,石油、煤、鐵礦、林木、野獸、魚類等等,還有海洋資源。

楊崢記得華夏第一大露天煤礦就在撫順,也就是現在的玄菟郡。

士族豪強們終於激動起來,以他們的眼力自然能看出此物的潛力。

楊崢繼續添了一把火,“遼東物產豐足,若能打下基業,子孫萬事不愁,爾等若是不願去,朕就去招募天下豪傑、羌胡豪酋。”

他們不願去,有的是人願意去。

不過漢化羌胡豪酋畢竟是外人,沒有士族豪強家底雄厚。

這時代士族豪強不僅有土地有人口,還掌握了文化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