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富民

眼看著新年將近,楊崢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

宴請軍中將士,從普通的士卒,到軍中大將,擠滿了皇城,幾乎所有傷殘將士都被請來。

宴席從皇城堆到朱雀大街。

雖然人多,不過耗費並不多,按照軍中傳統,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沒有絲竹管弦,沒有歌女舞姬,氣氛卻異常熱烈。

楊崢帶著太子為傷殘將士敬酒,噓寒問暖,詢問他們生活有無難處。

將士們感動的熱淚盈眶,“有陛下賜給的土地,足夠養活全家,還有閑錢招些仆役下人,這日子以前哪敢想?”

“那就好!那就好,朕不能讓你們在戰場上流了血,回來後又流淚!”

“哈哈,屬下雖然不行了,但兒子孫子全是響當當的漢子,上馬如飛,能挽三石強弓,將來還為陛下殿下征戰!”

“那就一言為定!”雍涼之地自古出猛士,楊崢很高興他們血管裏的勇武沒有消退。

宴會結束,楊崢還給每人賞下三十斤牛羊肉,一甕酒,讓他們能過個好年。

大秦什麽都缺,缺錢缺糧缺人,唯獨不缺牲畜。

四大牧場早已建成規模,隨著管理的日趨完善,每年牲畜的出欄量也在增加。

而雍涼百姓除了耕種,家中還會養上豬羊、騾驢,有條件的,家中還有牛馬。

關中的池塘、水渠也被利用起來,裏面放養了魚苗,到了年末,百姓能吃到鮮魚。

這幾年對河南地的保護,開始稍見成效,清空了裏面的部落和百姓之後,大規模種樹,又從從西域引進的苜蓿,渭北的風沙減少,野物成群結隊。

朝廷將偌大的地區分成二十牧區,每年只有五個牧區允許放牧和打獵,讓這片土地能休養生息。

現在的關中地廣人稀,生存壓力不大,也不需要向北遷徙人口。

所以河南地成了大秦騎兵的訓練場地。

兩萬騎兵常態化輪流巡戒,人皆兩馬一駝,分成二十隊,各帶兩個月糧草,從大興出,需要在河南地遊蕩三個月,自籌一個月的糧草,打獵、劫掠、挨餓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生活起居與漠北部族一樣,吃喝拉撒全在馬上,遇到羌胡部族可直接發動攻擊。

實在熬不過了,可以到朔方、北地、九原尋求補給,不過會影響兵部對帶隊將領的評定。

總有一些漠北部族前前渡過黃河,遷入河南地,試圖發展壯大。

北有黃河,中有地斤澤,南有無定河,水草極其肥沃,對草原部族有巨大吸引力。

每年都能莫名其妙的鉆出不少部落,在秦軍鐵蹄下東躲西藏。

不過這樣也好,他們是最好的獵物。

一場大雪之後,進入新的一年。

自從發明煤爐之後,迅速被推廣開,楊崢還開了煤炭曹,將並州的煤餅賣到關中、河北、漠南等地。

但由於規模沒上去,供應不足,價格頗高。

可能因為是皇帝發明的,這東西一進入大興城,就受到了達官貴人們青睞。

有錢沒錢都要來圖個新鮮。

價格被持續炒高,一塊三寸的煤餅,被炒到三文錢……

煤炭曹跟著賺了一筆快錢。

楊崢這些年在宣義司不斷的宣揚下,都快被神化了,所有事跡都被編成戲曲、評書。

在民間有巨大影響力,尤其是涼州,不論羌胡,都對楊崢奉若神明。

有需求就有買賣,很快就有聰明人在關中發現了煤礦,馮颯郡連著並州,煤炭資源極為豐富,一些百姓自己仿造煤餅,到處販賣,也跟著賺了一筆錢。

“要不,把這些私煤全都搗毀?”趙阿七看著大興城的煤炭價格每天都在下滑,有些心疼。

其實楊崢也動過這個心思,把煤炭變得像鹽鐵一樣朝廷私營。

考慮一番後,還是放棄了。

《禮記·大學》有雲: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意思是朝廷不與百姓爭利,爭利多了,貪、官汙吏就會趁機聚斂。

朝廷吃大頭,貪、官汙吏吃小頭,百姓只能窮的喝西北風了。

“關中久戰,百姓這幾年才遷徙過來,能有一份營生不容易,你們錦衣衛非但不能搗毀,還要監督起來,避免煤礦落入當地豪強手中!”

藏富於民,人口自然就上來了。

再說大秦也不差這三瓜兩棗的,百姓有了錢,就會提高生活水平,商業就會興起,經濟也就搞活了。

商君書裏強國弱民那一套楊崢不屑為之。

朝廷與百姓絕非對立關系。

百姓富強了,沒人願意提著腦袋造反,民間就會安定,社會滾滾向前發展,國家自然就會強大,老楊家的統治就會越發的穩固,這是一個正向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