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文武廟

“文廟和武廟建的如何了?”當初楊崢就有建造文武廟的想法。

霍弋雖然追封,上了謚號,但楊崢覺得還不夠,漢末三國,野心勃勃之人如過江之鯽,霍弋識大體,舉南中而歸大秦,怎麽拔高他都不過分。

趙阿七道:“已經落成,嵇中散仍在細細雕琢之中。”

嵇康之人什麽都好,就是太精益求精了……

丹青、書法、音律全都冠絕當世,大興落成之後,大概是讀書讀累了,在家打鐵,花費巨大心血作寶劍名刀五柄,一經問世,上門求購者絡繹不絕,有人花百萬錢購買,嵇康卻嫌自己鑄造的刀劍鋒芒太過戾氣太甚,大為不祥,全都投入爐中融毀。

然後讀書著述,寫了一本《養生論》。

一經問世,關中紙貴。

楊崢也弄了一本仔細研究。

“召集太學名士大儒、朝廷文武,商議人選。”

“唯!”

人選自然很快就評選出來了。

長長的一大串人名,文廟孔子、孟子、顏淵、顏回、冉雍、冉耕、冉求、言偃、宰予、仲由、端木賜、公羊高、左丘明……

前後有六十多人。

關鍵很多人楊崢聽都沒聽說過。

而武廟就顯的很單薄了,姜尚、張良、範蠡、白起、韓信、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廉頗、李牧、曹參、周勃、衛青、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寇恂、賈復、耿弇、段熲……

一共不到三十人。

商周至今數千年,才這麽點人,有些說不過去了。

當然,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陸遜等人都是蜀吳兩國的,不好評定。

張遼、曹仁等都是前朝大將,鄧艾、郭淮跟楊崢有過節。

羊祜、杜預、王濬、陸抗這些人都活著。

“文廟之人要有傳世著作或治國之才,武廟之人要有安邦定國的戰績,讓他們精簡精簡,可以增加老子、魯班、墨翟、韓非子、盧植、鄭玄、荀彧等人,武廟之人不必局限於兩漢,魏蜀吳三國已故大將都可以入列。”

名單很容易就能看出朝臣們的傾向,大多是儒家中人。

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影響頗大。

楊崢覺得獨尊儒術沒有問題,但也不能廢棄道、工、墨、法等學派。

以儒為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是楊崢的目標。

天地萬物都需要一定的良性競爭,人如此,國家如此,學術也是如此。

一家壟斷,只會失去活力,內部腐朽。

再說老子、魯班、墨翟、韓非子等人學術跟儒家並無多少沖突。

道家、法家其實已經跟儒家融合。

墨家雖然式微,但還是有不少擁篤者,太學中有魯勝、樂壹二人重新注釋《墨子》。

任何一個學術都有糟粕和精華,墨家中的糟粕不少,但精華也非常多華夏古代邏輯體系就誕生在墨子中,還有基礎的宇宙論、物理學、數學論述等。

楊崢忽然想起明朝的永樂大典。

以後天下統一了,完全也可以弄出一部大秦版的《永樂大典》,將各家學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然後立為顯學,華夏的思想、學術體系將會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一個穿越者,不是帶來多少技術,技術這玩意兒離不開生產力。

而是引發一個思潮,改變這片土地上人的思維方式。

編纂《大典》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這個時代,書籍和知識都被士族壟斷,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

不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這個時代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開國皇帝辦不成的事。

至於武廟,在楊崢看來,東漢開國的幾個大將明顯有些水分,一個馬援就夠了。

衛青、霍去病的排名有些低了。

飛將軍李廣……一言難盡,一場勝仗都沒打贏,動不動就迷路,如果不是《史記》的拔高,李廣不會有這麽大的名氣。

兩天之後,新的名單呈上來。

這一次用心多了。

文廟的人作了很多削減,孔門七十二賢削減到十二人,增加了老子、魯班、墨翟、韓非子、張衡等人,還有諸葛亮、盧植、鄭玄、荀彧。

諸葛亮拉攏蜀中士人,盧植拉攏河北士人,鄭玄安撫山東士人,荀彧則對應中原士人。

四人絕對夠資格。

楊崢並無異議,文廟人選中,居然還有曹植,這算是一個創舉了。

身處這個時代,就會知道曹植的文學成就有多高。

白馬篇、洛神賦都是千古絕唱。

在楊崢看來,華夏五千年間堪稱“仙才”者,唯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武廟多了張遼、夏侯淵、曹真、曹彰、毌丘儉、關羽、張飛、姜維、周瑜、陸遜、呂蒙、丁奉、霍弋。

楊崢提筆把呂蒙的名字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