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墨家(第2/2頁)

戰國時代,墨家的影響一度在儒家之上。

楊崢個人覺得,歷史長河中,儒家不斷腐化,正是缺少競爭對手,太過優渥導致的。

而士族是怎麽來的?

無非是一群掌握了話語權、仕權、讀書權的儒生而已。

扶植墨家,就是在根源上分化士族。

站在穿越者的角度,墨家的學說其實比儒家更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出身底層的墨子不滿儒家維護強權高貴、尊尊親親、壓抑人性的統治思想,對儒家的繁文縟節厭惡,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強調學習大禹刻苦儉樸的精神,身體力行,艱苦樸素。

具有強烈的社會實踐情神。

華夏文明最缺的其實就是實踐。

不過墨家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組織嚴密,赴湯蹈刃,死不旋踵,不向當權者妥協,有自己的律法,還有非常強大的軍事技能,關起門來,就是一方諸侯。

所以就難免被統治者排斥了。

遇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墨家就徹底沒落了。

楊崢一向的原則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墨家的那一套,在大一統王朝發展起來,也是一大隱患。

楊崢需要的是他們實踐精神,至於其他的政治主張,則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了。

當然,想要在短期內與儒家分庭抗禮,則是癡人說夢了。

也容易引起天下士人的反對。

還是以前的辦法,溫水煮青蛙,先在《泰興大典》中復活理論,然後用科舉慢慢引導之,自然會誕生一批人學習墨家。

治大國若烹小鮮,任何改革都不能一廂情願的蠻幹,需要講究技巧,徐徐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