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東巡

按下葫蘆浮起瓢。

歷史上的這一時期,雍涼爆發持續性的旱災,接連引起鮮卑、匈奴、羌氐的叛亂。

涼州賀隴右的旱災完結了,關中旱災又起來。

楊崢有些懷疑老天爺故意在耍自己。

不過只要不是整個雍涼地毯式的旱災,大秦就能熬過去。

百姓的情緒比較穩定,家家都有余糧,還能熬下去。

大興的七萬中軍,加上戰馬,有些熬不住。

一匹戰馬每天的吃喝頂五個將士,大興常駐十五萬匹戰馬,另外的十多萬養在河南地牧場。

“陛下應該祭天,以求蒼天眷顧我大秦,風調雨順。”魯芝建議道。

衛瓘卻更向前一步,“既然是祭天,不如直接泰山封禪,率士民就食許昌,減少關中壓力。”

“元凱意下如何?”楊崢問道。

杜預拱手道:“陛下文治武功不亞於孝武皇帝,封禪泰山亦無不可,陛下出身陽夏,就食許昌,正可收攏中原人心。”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漢高成功之後,也曾回鄉祭祖,華夏講究的就是這一套。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做。

楊崢點點頭,“朕也應該去中原走走了!”

關中和關西不能是對立的關系,此番東行,不僅要封禪,還要拜祭一下楊家的祖墳,加強與中原之間的聯系。

計議已定,朝堂上也迅速通過。

封禪的請求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幾年前就有人進諫,當時一窮二白,怕勞民傷財,也就不了了之了。

中原經過兩年的減賦,經濟有所恢復,是時候看一看自己打下的江山了。

五萬中軍,十萬戰馬,四萬牛和駱駝,文武百官宮中侍女宦官,加上隨行的大興士民,一共二十余萬,水陸並進,浩浩蕩蕩向東而去。

太子楊旭與太傅魯芝留鎮大興。

沿途官府早有準備,囤積了糧食。

第一站弘農,夾雜河東與南陽之間,土地肥沃,糧草戳戳有余,當地本身就是一個糧草中轉站。

不過到了第二站洛陽的時候,楊崢忽然感覺洛陽如此宏偉,當年攻打此城的時候,倉皇一瞥,還沒感覺,這幾年戰火消弭,洛陽竟然也如此繁華。

人口繁密,百業興旺。

經過曹魏幾十年的經營,宮闕別有一番韻味。

大興是一座面向未來,包容兼續的城市,而洛陽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

銅駝大街上,鐘虡、九龍、翁仲、銅駝、飛廉相對而立,氣勢恢宏。

明帝曹睿和司馬炎都曾大興土木,造許昌宮、洛陽宮、昭陽太極殿、總章觀、陵雲台、承露台等宮殿,奢華程度比之大興猶有過之,現在全部便宜了楊崢。

恰逢天降大雪,楊崢遂駐陛於此。

洛陽百姓喜不自勝,進獻豬羊,犒勞大秦將士。

一些富戶主動進獻錢帛、奇珍異寶、秀女……

其熱情遠遠超過了楊崢的想象。

不過有些東西能收,有些東西不能收。

遂下了一道詔令:“天下承平才數年,四時不正,百姓有啼饑號寒之困,不可重開奢靡之風,中原父老愛護之心,朕已知曉,錢糧珍寶,一概不取,望中原父老知朕撫民之心也……”

人心才是最大的財富,天下能走到今日也不容易。

這一道詔令下去,整個洛陽都沸騰起來,百姓紛紛拈香為楊崢祈福。

“洛陽繁華,地處中原腹地,有八門金鎖,當立為都也。”杜預建議道。

洛陽的地緣優勢實在太大了。

西面是關中,西南是南陽,東南是宛許,東面則是中原腹地,北面承接並州,東北連接河北……

也難怪歷朝歷代都如此看中此地。

如果只想守成,洛陽絕對是上上之選,不過為了控制河套、河湟、西域,楊崢還是更青睞關中一些。

將洛陽立為陪都也不錯。

這麽宏偉的宮殿,放棄了可惜。

曹魏有五都,大秦再立一個都城也不錯。

直轄洛陽,更有利於控制中原。

“幹脆洛陽、許昌全部立為都城”楊崢點頭答應了。

隨行的百官立即進入商討階段。

其實也用不著商討,洛陽兩個字在人心中的地位不必多言。

三省迅速通過,楊崢加蓋了傳國玉璽。

洛陽、許昌正式成為大秦的陪都。

地緣上,關中、河東、洛陽、許昌、鄴城宛如一條張牙舞爪的巨龍穿梭在大河兩岸,挑起了華夏的脊梁。

從關中到關西,大秦再無地緣短板。

即便天下有事,憑借這條長龍,也可迅速平息。

消息傳出,整個洛陽沉浸在一片歡喜聲中。

百姓奔走相告,到處都是歡笑慶祝之聲。

而洛陽城的宅邸也跟著水漲船高,隨行的豪貴之家,大量購置宅邸,洛陽的宅邸價格沖天而起,向大興看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