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想法

司馬家玩崩了,是因為無事可做,整天換著花樣內鬥,玩命內耗。

誰用心做事,做好事,誰就死無葬身之地……

這種政治生態下,西晉怎麽可能不稀爛?

楊崢絕不允許大秦也出現這種狀況,所以就不能讓大秦朝廷閑著,也不能讓各大封國閑著。

楊崢把他們封出去,不是讓他們躺平,也不是讓他們野蠻生長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必須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與中原保持同步。

這樣也能加強對封國的管理。

夏國的事就是一個教訓,楊崢故意晾著他,就是要看看他的膽子究竟有多大,想幹什麽。

還好,楊毅還沒到無法無天的地步,知道收斂,上表請罪。

不過現在自己在位,他就敢堂而皇之的跟杜預摩擦,若是以後自己不在了,後果不堪想象,未來需要稍稍打壓一下。

也不是怕他篡位,太子的地位早已穩如泰山。

楊毅的實力、名分都不夠格。

楊崢最怕是中原西域內耗,重現司馬家八王之亂的慘事,消耗華夏好不容易積攢的生機。

“朕準備制定十年規劃,百年大計,讓大秦和諸封國有計劃的發展。”

十幾年在涼州,面對無比強大的司馬家,楊崢也曾制定過三年計劃,無非就是積蓄多少糧草,訓練多少士卒,還停留在原始階段。

後來攻滅司馬家,奪取中原,三年計劃也就被漸漸廢止了。

“我大秦不是主張無為而治?”楊旭疑惑道。

“不矛盾,無為而治是針對百姓,不是針對封國和官府,而且也不是什麽都不做,十年規劃,是朝廷有個計劃,而非放任自流,比如說,朕準備打造一支海船隊,出使南洋諸國,將他們也納入華夏文明圈中,再比如十年之後,人口增長三百萬等等。”

“敢問父皇,何為百年大計?”

“朕也沒想好,既然是百年大計,就要深遠考慮了。”楊崢笑道。

楊旭也微微一笑,“父皇約束諸封國,本身就是百年大計,兒臣近年來遍習史書,發現歷朝歷代都是先亡於內,再亡於外,若諸封國能同仇敵愾,大秦必能超越前漢!”

文學館也對太子開放。

很多學士也是太子的幕僚,在權力上,父子二人早就成為一體。

這些年,楊崢也適當過度了些宣義司和鎮撫司的權力給他。

楊旭在大秦帝國的權柄越來越重。

“你說的不錯,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楊崢張口就剽竊了一句名言。

一旁侍候的秘書郎陳壽眼神一亮,立即記了下來。

“父皇所言甚是,大秦不能重蹈曹氏覆轍。”楊旭深以為然。

楊崢忽然來了興趣,“哦?你說說曹氏有何過失之處?”

這種對話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皇帝和太子交流真實想法,能增進感情,也是大秦內外和諧的基礎。

楊旭稍稍思索一陣,正色道:“曹氏之失有二,其一,施行九品官人法,縱容士族壯大,而無制衡之策。其二,對宗室打壓太過,以至宗室人物凋零。”

非常巧,這兩樣都是魏文帝曹丕埋下的禍根。

九品官人法是他通過的,對宗室最狠的也是他……

此外,孫權殺關羽,劉備舉國之眾復仇,兵敗猇亭,火燒連營七百裏,曹魏原本有機會一統三國,此時孫權已經向曹魏稱臣,只要曹魏南北夾擊蜀國,蜀漢也差不多完了,但曹丕的腦回路跟常人不一樣,非要舉國之兵攻打江東,強行為蜀國續命……

楊崢個人覺得曹丕內鬥是行家,政治、軍事上比曹操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當年曹操病逝,劉備派使者韓冉吊唁,曹丕居然非常沒風度把韓冉殺了。

還有曹丕對待於禁之事,都可以體現出他的小肚雞腸……

楊崢越來越覺得一個合格繼承人的重要。

在他看來,曹魏實則亡於曹丕之手。

其實當年種種跡象表明,魏武中意的繼承人不一定是曹丕。

只是曹沖死的太早,曹植扶不上墻,曹彰又沒這方面的能力,才不得不用曹丕……

還好,大秦後繼有人。

楊崢這麽多年悉心培養,楊旭沒有辜負自己,越來越有大秦儲君的風采。

在國中的聲望越來越高。

“你說的不錯,不過漢魏覆亡非止一端,有很多原因,任何事都要吸取教訓,但亦不能矯枉過正,因根據國家的具體情況改正。”

司馬家為避免重蹈曹魏的覆轍,大封諸王,釀成更嚴重的禍患。

歷史上趙宋吸取大唐五代的教訓,重文輕武,閹割民族血性,讓華夏一蹶不振……

“兒臣謹記。”楊旭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