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地理(第2/2頁)

孫權當年勾搭公孫淵時,也是從海路上行進的。

不過吳國的航海技術還不能實現大規模的長途航海。

這不是沿著大秦的海岸線海運,而是從大秦穿越大洋,航行數萬裏,到達另一塊大陸。

但這些年的持續投入,已經開始出成果。

工匠們采用榫卯技術,拼接出來的龍骨比直接采用巨木的龍骨抗風浪性更強。

“此船融合薩珊造船術,再施以榫卯之術,全船不用一根鐵釘!”工部尚書裴秀道。

太學裏的世界地圖,就是楊崢跟他一起合作出來的。

裴秀不僅在制圖上有非常高的造詣,在機械術上也是一,當年馬鈞造出新式投石車,裴秀還曾找上門去與其辯論機械原理。

望著裴秀手上的精巧模型,楊崢兩眼放光,“昔日一根龍骨需十五年方能長成,數年加工,方可一用,今以榫卯之術,海船批量制成。”

楊崢記得後世的一個視頻,大地震中,水泥建造轟然倒塌,但木制榫卯結構的古建築卻奇跡般的完好無損。

榫卯術用在造船上面,絕對是一大創新。

以後造船可以不受龍骨材料的限制。

裴秀的水平頗高,按照楊崢的要求,弄出了戰船、兵船、馬船、補給船、沖船、哨船等等模型,基本按找一個艦隊的規模打造。

士卒可以在船上種菜、養馬。

最大的一艘,上下三層,長達三十二丈,寬十一丈,按照裴秀的話來說,此船體勢巍然,巨無與敵,篷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