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第2/3頁)

這個封地他拿著的確有些心虛,西征他做了很多事情,但後勤這種東西一般都不怎麽起眼,大家真正看的還是能征善戰的將領。

嬴華璋就是那個將領,五個國家都是他打下來的,菟裘鳩唯一做的就是占據了還不是國家的於闐順便把張良給抓了起來。

嬴政擺擺手:“朕已經說了,此前功勞也算在期內,不必多言,選一個吧。”

菟裘鳩自從打下楚國封為左庶長之後,爵位就一直沒有動過,這些年他的功勞雖然沒有那麽耀眼,但也的確不能忽略。

他弄出來的那些東西好不好用?雲中郡是不是在他的手裏煥發新生?夏郡現在雖然算不上多強,但稅收一年比一年多,如果不是人口數量拖累,已經足夠評為上郡。

除此之外,還有科舉制度,這才是真正利國利民的良策,如果說軍功爵制度能夠讓大秦統一天下,那麽科舉制度就是能讓大秦國祚綿延的存在。

還有即將推行的國學制度,這是在為大秦選拔人才的基礎,有這些人才能保證朝廷不會太過腐朽。

這一樁樁一件件難道不要獎勵嗎?

只是之前嬴政一直都在壓著,很簡單,這些事情分著獎勵的話,每一樣可能也就是不痛不癢的給點金錢獎勵,了不起升一級爵位。

到了菟裘鳩這個程度,爵位想要更進一步就變得很難。

可那一級爵位有什麽用?是以他直接把所有的獎勵都給按了下來。

戶部那邊樂得不用出錢,而嬴政則早就做好了安撫菟裘鳩的準備。

結果誰能想到這傻孩子似乎壓根就沒想過這些,遇到事情需要解決了,他想到了解決的辦法就直接拿出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似乎他的目的就是解決眼前的問題,壓根就沒想什麽。

嬴政一邊覺得無奈,一邊又算得清清楚楚,不肯虧待了他。

菟裘鳩在他眼裏跟自家孩子也沒什麽兩樣,甚至比他那些兒子還要省心許多。

這一次趁著大捷,嬴政這才提出了這件事情。

他沒讓菟裘鳩參與進來,怕的就是這孩子不在意,萬一有人反對他可能就順著反對的人推辭了。

反對者肯定有,然而當菟裘鳩做的事情都擺在面前之後,大家這才恍然意識到原來他做了這麽多。

皇帝有理有據,再加上嬴政也不是那麽好說話的人,不太重要的事情他會讓下面的人隨便去商量,但他覺得必須要做的事情,那真的是誰都別想輕易改變他的想法。

這世界上也就兩個人還能勸得動他,第一個是李斯,第二個是李斯的義子菟裘鳩。

他堅持,那麽其他人也只能等著皇帝下令了。

菟裘鳩也一樣,嬴政堅持要讓他選封地,他推辭兩句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

這也是優待,誰家封地是自己選的啊,都是皇帝跟丞相等人商量好了直接一錘定音。

整個大秦也就菟裘鳩這麽一個例外。

菟裘鳩也有些茫然不知道該選哪一個,嬴政選出來的這幾個郡稅收方面應該都差不多。

他選來選去最後定了東海郡。

嬴政聽到他選這個想起菟裘鳩一直念叨的海上商路,不由得感興趣問道:“怎麽選的這裏?”

就算封地在這,他在這片封地上也沒有治理權限,難道是要通過別的手段增加東海郡的稅收嗎?

然而菟裘鳩十分認真說道:“好聽。”

別的像是什麽濟北郡、膠東郡、薛郡之類的都不是很好聽,東海侯,聽上去就很霸氣嘛。

嬴政:……

饒是皇帝聽到這個理由也不由得有些無奈,轉頭看向張良說道:“傳令下去,左庶長菟裘鳩戰功赫赫,文治無雙,擢為東海君。”

菟裘鳩聽著嬴政親口誇贊他十分開心,要不是注意儀態,怕不是當場就要扭動起來。

嘿,他爵位又升了,東海君。

啊?

東海君????

菟裘鳩一臉懵逼地擡頭看向嬴政,一時之間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

剛才……說的那是他的封號嗎?應該是他的封地東海郡……吧?

然而他一擡頭就接觸到了嬴政似笑非笑的眼神。

皇帝臉上的神情就好像惡作劇得逞一樣,仿佛在說:沒想到吧?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驚喜……沒感覺到,意外倒是真的。

菟裘鳩不僅沒有感覺到驚喜,甚至還有些慌張,他忍不住握著嬴華璋的手腕,小聲問道:“陛下,咱大秦不是沒有君的封號了嗎?”

在如今的大秦最高爵位就是徹侯,再往上就沒有了,所以才體現出了徹侯難得。

從商鞅變法軍功爵制度開始實行到現在,整個大秦能夠封為徹侯的也就七個人。

剛剛菟裘鳩還膨脹的不行,覺得自己年紀輕輕就封侯,運氣好甚至能夠在歷史上留下一點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