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李衛東教授是什麽鬼?

這一次扶貧辦送來的工人,大多數都來自於那種極度貧困的山區,他們從未進過城,沒有見過樓房和公路,沒有乘坐過汽車和火車,甚至連電燈都覺得是稀罕物。

在這些工人到來的第一天,宿舍裏的點燈開關,和洗漱間裏的水龍頭,都快被他們玩壞了!

這種貧困山區走出來的年輕人,營養不良是普遍的,好在可以通過吃飽喝慢慢的彌補,每餐有足夠的脂肪和蛋白質攝入,總能解決營養不良的問題。

吃吃喝喝,頂多是多花點錢,這點錢李衛東花得起。多掏十幾塊錢的夥食費,要是能換來一個身強力壯的工人,也是值得的。

李衛東更擔心的,還是新工人的文化程度不達標。

貧困地區的教育資源匱乏不說,窮人家也供不起孩子讀書,所以這一批工人,能讀完小學的沒有幾個,有很多都是讀到二三年級就輟學了。

這一下子拉低了電器廠工人的平均學歷,以前工人的平均學歷好歹是小學畢業,現場成了小學肄業。

工廠需要的不光是廉價勞工,更是有技術的廉價勞工。工人的文化水平不夠,顯然會影響到學習生產技術的,如果文盲能夠被輕松的培訓成為技術工人的話,那麽印度早就成為“世界工廠”了!

李衛東估摸著,培訓過程中,這批工人的淘汰率可能要超過50%。

按照電器廠的規定,培訓期間會進行四次技能考核,連續兩次不合格就會被淘汰,第四次不合格則直接被淘汰。

然而李衛東很快發現,自己的估算並不正確。前兩周的培訓過後,廠裏先後進行了兩次考核,而兩次考核都不及格的情況,比李衛東想象的要少很多。

很明顯,文化程度並不代表智商低,大部分人只是沒有機會接受教育,而不是腦子笨。對於電器廠裏的工作,只要是肯用心學習的話,還是能夠掌握生產技術的。

而且李衛東也發現了,這些從貧困地區來的打工人,管理起來要更加的容易。

貧困山區走出來的青年,都沒見過什麽世面,突然來到城市這種陌生的環境當中,不知所措是肯定的。

這種情況下,基本上是讓他們幹什麽,他們就幹什麽,絕對沒有人會去質疑領導的命令。說白了就是肯聽話!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電器廠的那套軍事化管理的規章制度,很順利的就在新工人當中實施開來。

對於這些第一次進城務工的農村青年來說,他們首先接觸到的就是這種軍事化管理,他們潛意識中會認為,工廠裏當工人就是這個樣子的。沒有人會去質疑這套嚴苛的規章制度是否合理,總之就是一切照做就行。

若是換成那些見過世面、熟悉城市環境工人,他們知道其他的工廠是怎麽運作的,也知道當工人是什麽樣子,肯定沒有那麽容易接受軍事化管理的制度。

除此之外,這些來自於貧困山區的打工人,也沒有享受過太好的物質條件。他們對於物質上的要求非常低,很容易就能滿足。

頓頓飯能吃到白面饅頭便已經是逞心如意的生活,食堂裏來來回回那幾道菜,對於他們而言是永遠吃不膩的美味,至於發衣服和發生活用品,更可以當做過年來慶祝。

這種聽話服從管理,而且對於日常生活要求也不高的工人,對於工廠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個天使!

毫無疑問,這種工人實在是太符合資本家的胃口了。

……

京城,某個寬敞的辦公室中,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者正在閱讀手中的文件。

如果是經常看新聞的人肯定能認出來,這為老者可是在新聞前十五分鐘出現的。

此時,老者望著手裏的那份文件,眼神中的迷茫一閃而過。

文件上寫的是最近一段時間日本經濟政策的介紹以及日本的經濟走勢。

然而老者卻覺得,這片文章上的內容,自己似曾相識,好像在哪裏見過。

“莫不是把以前的文件拿過來了?”老者隨即搖了搖頭,他知道秘書室那邊肯定不會犯這種錯誤,拿給自己的文件肯定是經過層層把關,絕對不可能有重復的文件。

然而老者卻可以確定,這文件上的內容,自己的確是見過。

老者的記憶力很好,他仔細的想了半天,終於記起來,他曾經看過一篇關於日本經濟的預測,跟上面寫的很像,但老者卻記不得,那篇文章出自哪位經濟學家之手。

老者還記得,那篇預測跟國內其他經濟學家的預測完全不同,當時他看到那篇預測的時候,甚至覺得那是在嘩眾取寵。

然而現如今他卻發現,那篇預測上的內容正一個接一個的實現。

老者一個電話,秘書室立刻忙活起來,花費了好些功夫,終於給老者找到了當年那篇預測文章,然後老者立刻對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