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追加五個億

張嘉鋼親自上陣,向青河市的企業家們推銷興建紡織品批發商城的計劃。

“興建批發商城,雖然是我們政府部門主導的,但是商城的運營,將會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我們會像義烏商城那樣,成立一個股份公司,專門對批發商城進行管理。

義烏批發商城今年的交易額很有可能突破100億元人民幣,賺了這麽多錢,商場所收取的攤位費、管理費、衛生費等加起來,保守估計也得有三四千萬吧!

我們不用做到義烏那麽大的規模,哪怕是做到義烏的一半,一年交易額有50億人民幣,能收到兩萬的管理費,那麽三年的時間,就能把市場的投入收回來,第四年就能盈利!”

張嘉鋼慷慨激昂的畫了個大餅,然而參加會議的企業家們對此卻是嗤之以鼻。這些企業家可不是那麽容易忽悠的,不可能被張嘉鋼三言兩語說動,更何況還是要他們掏出真金白銀的去投資。

對於他們而言,義烏小商品城一年100億人民幣的交易額,太過於遙遠,而所謂的五千萬的管理費,也是井中月水中花,虛無縹緲。

放在後世的話,100億人民幣的交易額根本算不上什麽,然而在當時,這是一個想都不敢想的數字,比如青河市,1993年的全年GDP也只有五十億人民幣,義烏一個縣級市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大概會有很多人覺得,這是在吹牛。

然而李衛東卻知道,這並不是在吹牛,義烏小商品城的潛力,可不止這區區100億人民幣。

義烏成立的那個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未來的商城集團,那可是上市公司,市值近400億,每年的利潤也要超過十五億。

這種依托於商城而存在的管理公司,就是一只下金蛋的母雞,關鍵是不需要很高的門檻和技術,也沒有什麽風險,每年都會獲得一筆穩定的收入。

張嘉鋼在上面畫大餅,下面的企業家們也在小聲的議論著。

“聽到了麽,建這個批發商城,要花5000萬呢!5000萬建個市場,規模應該不小吧。”

“我覺得5000萬肯定收不住,最近一段時間,建材漲價十分厲害,我們公司新建了個三層的辦公小樓,原本打算花50萬的,結果建完之後一算,花了接近80萬!這還沒算裏面的裝修呢!”

“就算按照5000萬融資的話,那咱們每家企業怎麽也得投個百八十萬的吧,那可不算少了!”

“就怕建到一半說錢不夠,又讓咱們追加投入,咱們要是掏錢吧,說不定是個無底洞,可要是不掏錢吧,要是工程一旦停工,之前的投入也就打水漂了!”

“百八十萬?多配幾輛車不香麽,幹嘛非得投資建什麽紡織品批發商城啊!反正我又不做紡織品生意,有沒有商城無所謂。”

眾人小聲議論著,很顯然涉及到掏錢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比較抵觸的。

畢竟是1994年,國內的企業對於“多元投資”這種事情並不太了解,當時的中國企業,特別是北方的企業,大多是做產品的,對於投資商城這種事情並不感興趣。

張嘉鋼說了半天,有些口幹舌燥,而此時也到參會企業表個態的時候了。

只見其中一人開口說道:“我非常贊同市裏興建批發商城的決定,興建這樣的一個批發商城,對於我們青河市而言,也是很有意義的。一個專業的紡織品批發商城,可以帶動我市的經濟……”

這人滔滔不絕的說了小半天,大體內容就是興建批發商城,對於青河市而言很有必要,很有意義,市領導的決策很英明,他要全力支持市裏面的決策,為青河市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等漂亮話。

漂亮話說完,該聊一聊真金白銀的事情了。

只聽這人接著說道:“為了表示我們公司對紡織品批發商城的支持,我們順發陶瓷公司,願意拿出兩萬塊錢,投入到批發商城的建設當中!”

這人前面一番話說的很體面,也讓張嘉鋼覺得很滿意,然而聽到“兩萬塊錢”這個數字時,張嘉鋼的表情瞬間變得有些難堪。

青河市的陶瓷產業算是比較發達的,這個順發陶瓷就是青河市陶瓷企業中的佼佼者,最近兩年發展也非常的迅猛,先後建起了瓷釉化工廠和氧化鋅廠,去年的時候還兼並了市白瓷二廠。

根據張嘉鋼的了解,順發陶瓷的資產規模,應該在五千萬以上,每年光是交稅也有幾百萬,這樣規模的一個企業,只出兩萬塊錢,的確是太說不過去了。

然而周圍人卻紛紛鼓掌,仿佛兩萬塊錢是一個很大的數額。

其中有一個人更是開口說;“既然順發陶瓷都出了兩萬塊錢,我們鑫誠公司也不能屈居人後,我們也拿兩萬塊錢出來,支持批發商城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