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魔改電池

未來的比迪公司,市值已經向著萬億大關邁進了,而船夫哥的身家,也突破了千億。

投資剛剛建立的比迪公司,可以給李衛東帶來上千億的利潤。

事實上以李衛東知曉未來的能力,隨隨便便投資幾家公司,弄個世界首富當當根本不是問題。

但李衛東卻更喜歡踏踏實實的搞實業,做一個真正的實業大亨,而不是金融或者投資領域的投機者。

玩金融或者搞投資,的確可以迅速的賺大錢,但李衛東覺得,實業才是根本。沒有實體支撐的話,金融也好,投資也罷,不過是左手倒右手的把戲而已。

而李衛東之所以投資比迪公司,也並不是為了獲利,他是真的看中了比迪公司的電池業務。

充電電池是小家電未來發展的趨勢,李衛東需要一個穩定的充電電池供應商。

除此之外,富康工程正在研發的倉儲叉車,以及富康農機以後乣做的微型農機,也是需要用到電池的。這些比亞迪都能提供。

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前,充電電池這個行業基本上是被日本企業所壟斷的。

三洋是充電電池行業的老大,松下、三菱等緊隨其後,即便是歐美國家,也要從日本購買充電電池。

在當時,充電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鎳鎘電池。

然而鎳鎘電池裏面含有鎘元素是有劇毒的,鎳鎘電池的回收和處理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回收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汙染。

因此日本決定在本土停止生產鎳鎘電池,將鎳鎘電池的產業鏈外移到其他國家,日本本土則轉而研發和生產其他類型的電池。

就比如豐田一直在研發的氫燃料電池,便是鎳鎘電池停止生產後的產物。

豐田汽車始終認為,氫燃料電池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所以在氫燃料電池上壓了重注。

由於豐田在氫燃料電池方面的領先,導致豐田壟斷了氫燃料電池領域大部分的專利,這也形成了一個技術壁壘,使得其他企業無法進入到氫燃料電池領域。

豐田打的好算盤,是想通過壟斷氫燃料電池的技術,來占據新能源汽車的主導權,甚至壟斷整個新能源汽車的領域。

然而豐田建起來了的氫燃料電池的技術壁壘,卻使得其他電池企業轉而去研發其他種類的電池,比如各種類型的鋰電池。

結果就是特斯拉橫空出世,改變了汽車產業的格局,然後做新能源車的企業開始模仿特斯拉,一個又一個的冒出來。

歐美老牌車企同樣不甘示弱,利用自身積累的技術,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

豐田一直握在手裏的氫燃料電池,反而成為了無人問津的東西,氫燃料電池的各種專利也就成了擺設。

所以技術壟斷未必是一件好事情,特別是當技術壁壘形成時,必然會引導新入局的人尋找其他的捷徑,而一旦新的捷徑被找到,往往會顛覆整個行業。

言歸正傳,日本決定在本土停止生產鎳鎘電池,有環保的考慮,也有產業升級的考慮。而這也給了其他國家機會。

東南亞的亞洲四小虎國家,就從日本接收到了很多鎳鎘電池的產能。

而在中國,諸如比迪這樣的企業,也將目標鎖定在鎳鎘電池上,希望可以填補日本企業留下的空白。

不過在競爭層面上,當時中國企業是處於劣勢的,畢竟技術要落後於人,而亞洲四小虎吸引了日本的投資和技術,大部分都是日本企業直接去設的廠,因此在技術上是領先的。

可偏偏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了,整個而東南亞的經濟徹底崩盤,日本在東南亞國家投資的鎳鎘電池項目,也都涼涼了。

而中國企業則趁勢崛起,迅速的彌補了市場的空缺。

所以對於比迪公司而言,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一個分水嶺。

1997年以前,比迪靠著給一些亞洲二線手機品牌做貼牌代工生存。

而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摩托羅拉、京瓷、創科,甚至自己就能做電池的松下,都成了比迪的客戶。

比迪僅用了五年的瞬間,就做到了三洋電池八成的產能,成為世界第二大充電電池供應商。

算起來比迪的崛起,與日本自廢武功也是有關系的。

如果日本繼續在本土生產鎳鎘電池,或者是亞洲金融危機沒有爆發,鎳鎘電池的市場就不會產生空缺,比迪也就不可能快速的崛起。

……

面對投資人,總是要介紹一下自己企業的優點,順便再畫一張大餅,吹一吹自己的企業多麽有潛力,這樣金主爸爸才會心甘情願的投錢。

船夫哥當然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帶著李衛東,來到了比迪公司的實驗室,這裏也算是比迪公司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