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草率了

房間內,鯡魚罐頭的味道已經非常濃郁。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有人在房內大便了,而還得是那種腸胃不怎麽好的人。

“真沒想到啊,在遙遠的中國,還能吃到我們瑞典特產的鯡魚罐頭!”

“是啊,中國人為了招待我們,還真是煞費苦心,我都想跟那個李先生做朋友了呢!”

“可惜啊,我們注定要辜負李先生的熱情了!如果他知道,他們只是用來跟重型機械廠談判的籌碼,一定會很傷心的。”

“要我說啊,還是奧拉夫先生的計策高明,那個重型機械廠知道我們要收購富康工程的話,肯定會馬上答應我們的條件!”

幾個瑞典人一邊吃鱈魚罐頭,一邊肆無忌憚的討論著,時不時的還不忘奉承奧拉夫幾句。

他們說的是瑞典語,所以也不怕被其他人聽到談話內容。

北歐國家裏大部分人都掌握了第二門語言,掌握兩三門外語的更是大有人在,而且這裏面還包括北歐當地的語言。

瑞典語、丹麥語和挪威語,實則是差不多的,只是一部分單詞不同。

如果是在書面上的話,這三個國家的人大概能看懂九成對方的文字,說話的話也能聽懂七成。

不誇張的說,這三個國家語言的差異,要比普通話和粵語之間的差異小的多。

北歐三國的人互相到了對方的國家,大概就相當於是陜西人到了山東,廣西人到了廣東,交流起來雖然要費點事,但也不至於聽不懂對方說什麽。

然而北歐的語言畢竟是小語種,即便是在歐洲,學習北歐語言的人也不多,在中國就更沒有幾個了。

所以奧拉夫等人說的都是英語,配備的也是英語翻譯,當這些人用瑞典語交談的時候,就連翻譯也聽不懂。

在手下的稱贊聲中,奧拉夫也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笑容。

沃爾沃的底線,是拿下重型機械廠90%的股權,然而現在卻卡在70%這個數字。沃爾沃又不願意多掏錢,那麽奧拉夫就只能想其他的辦法。

於是奧拉夫便故意表現出要收購富康工程的樣子,就是要演一場戲給重型機械廠看。

如果沃爾沃轉而收購其他企業,那麽重型機械廠肯定會著急,更何況重型機械廠與富康工程又是競爭對手,重型機械廠絕對不會讓競爭對手崛起後幹掉自己,必然會急切答應沃爾沃的條件。

奧拉夫畢竟是負責國際業務的人,對於各種談判伎倆了然於胸,懂得用這種方法來取得談判的優勢地位,從而壓低價格。

然而奧拉夫沒有想到的是,他不經意間說錯了一句話,已經被李衛東抓住了破綻。

……

改革開放以來,外資在中國的投資也越來越多,有的是直接建立獨資企業,有的是跟中國企業合作,建立合資企業。

也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的企業被外國投資者拿到了大部分的股權,或者是全資收購。

這種直接賣給外資的企業,基本都是國營企業,或者國營控股的企業。

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的民營企業感興趣,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最初都是互聯網行業,隨後才會有其他領域。

而且民營企業家往往不會放棄企業的控制權,即便是他們賣出大部分的部分,也會采用雙重股權結構,來確保自己在企業中的決策權。

收購國營企業,跟收購私營企業是不同的,除了資金之外,國營企業會比較看中投資者帶來的技術,為了獲得技術,國營企業是可以做出比較大讓步的。

技術的提升可以讓企業更具有競爭力,企業變強了,在增加就業、創造稅收,乃至整個產業發展方面,都是有推動作用的。

所以從戰略角度上講,雖然給了外國投資者比較大的讓利,但是站在整體發展角度上,中國還是賺了的。

這也是中國一直在做的以市場換技術,你在我的市場上賺了錢,我獲得了技術上的提升,大家互惠互利。

就比如沃爾沃來收購企業,他就可以拿自己的技術做文章,說我拿來的技術值多少錢,所以在收購資金的方面,我就可以少出一部分,或者多占一些股權。

國營企業為了得到技術,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是願意接受這種條件的。

但民營企業就不同了,民營企業看中的是能賣多少錢。我都把企業給賣了,哪還會管什麽增加就業、創造稅收、產業發展方面的事情!

因此當奧拉夫提到技術占股的時候,李衛東便明白過來,沃爾沃根本就沒有收購的誠意。

奧拉夫真正的目標,還是重型機械廠這家國營企業,他之所以放出消息,說是要收購富康工程,只不過是為了在談判的過程中,向重型機械廠壓價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