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水土不服的外國貨

霧霾這種東西,並不是中國所獨有,世界排名前十的工業國家,哪個沒有遭遇過霧霾!

曾經的紐約、曾經的倫敦、曾經的柏林、曾經的東京,全都經歷過霧霾的時代,可以說任何一個發展工業的國家,都繞不開汙染,也都無法避免霧霾。

先汙染後治理固然不是什麽好事,但事實上每一個工業國家走的都是先汙染後治理的道路。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從頭開始發展工業,不造成汙染是不可能的。

世界上是有很多沒有汙染、又能帶來巨大產值的工業產業,但這樣的好差事,工業國家自己就做了,哪輪得到別人!

犧牲一兩代人的環境,獲得第一桶金,然後靠著這第一桶金,逐漸的完成產業轉型,淘汰掉低端產業,最終富裕起來,再用賺來的錢去改善環境,是每一個工業化國家必走的道路。

能夠犧牲環境換來發達國家的地位,已經算是成功的典型了,很多國家即便是犧牲了環境,卻沒有完成產業升級,最終還是發展中國家,這才是最慘的。

看一看目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環境,至少能證明,先發展後治理的模式,是能夠成功的。

美國和英國,治理環境汙染大概使用了五十年的時間,德國和法國用了四十年作用,日本用時最少,三十多年的功夫,差不多就完成了國內工業汙染的治理。

治理汙染的時間長短,與國家的能源結構、政府的執行能力以及汙染治理技術都是有關系的,除此之外產業的轉移,也是發達國家治理汙染的一種有效方式。

將那些高汙染、高耗能、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產業全都轉移到別的國家,那自己的汙染自然就減輕了。

國外科學家對於環境的汙染,始於六十年代,最初科學家研究的並不是整體環境的汙染,而是特定的汙染事件。

比如某個化工廠派出的汙水排入了河流,導致當地居民中毒;比如某個運輸化學藥劑的車輛翻車泄露,汙染了某個城鎮的環境。

等到國外科學家目光從特定汙染事件,轉移到整體的環境汙染時,發達國家已經將高汙染產業,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

然後這些國外科學家就將槍口對準了發展中國家,表示你們這些發展中國家制造了汙染,危害了地球,是人類的害蟲。仿佛他們從未汙染過環境似得。

西方世界的雙標和選擇性失明,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事情,伴隨著整個西方現代文明。

關鍵是發展中國家裏也真有一群蠢貨,被國外環保人士這麽一忽悠,就真的信了,然後寧願為了環境而放棄發展,只要是有個工業項目上馬,就有一堆人跳出來抗議,然後項目就黃了。

所以很多國家窮,是有道理的。經濟還沒發展起來,就自廢武功,你不窮誰窮?

中等收入國家沖不過中等收入陷阱,也並不是運氣使然,更多的是自己作的。

……

李衛東坐在電腦旁,瀏覽著門戶網站上的新聞。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大門戶網站的新聞主頁,已經從報紙和電視的手中搶占了很多的市場,年輕一代人已經拋棄了傳統的電視機和報紙,轉而從互聯網獲取信息,稍微年長一些的人,即便是不懂得打字,卻也懂得用鼠標點開網頁瀏覽新聞。

此時,李衛東正在瀏覽的是一篇對某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專訪,而專訪的主要內容正是霧霾致癌的問題。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嘴裏講出的話,還是很有權威性的。更何況霧霾原本就含有不少致癌物質,說霧霾致癌也不是瞎掰,有科學依據的。

看完了這篇報道,李衛東拿起了電話,撥通了鐘葉茂的電話。

“老鐘,有兩下子啊,連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都找來了!”李衛東笑著說道。

電話裏的鐘葉茂卻是一愣:“諾貝爾醫學獎?啥諾貝爾醫學獎?”

“我前些天不是讓你找幾個環保專家站台麽!”李衛東見鐘葉茂依舊沒有反應,立刻反問道:“人不是你找的?”

“我是找了幾個環保專家,可沒有拿諾貝爾獎的!”鐘葉茂回答道。

李衛東眉頭頓時一皺:“那網上怎麽會有霧霾危害健康的報道!”

“已經有報道了?還是諾貝爾獎得主的?這不是我做的。”鐘葉茂接著說;“更何況你還沒有發話,我這邊哪敢行動。”

“不是你找的人?看來我們有同路人了!”李衛東沉吟片刻,接著說道:“趁熱打鐵,那咱們也加把火!讓咱們的專家也動起來吧!”

隨後,李衛東又撥通了王久陽的電話。

“計劃有變,咱們的空氣凈化器得提前上市,你那邊來得及麽?”李衛東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