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生猛的腌海雀

為什麽吃主食就將降低維生素C的需求量,其實還要從一個“渣受體”說起。

維生素C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也是膠原蛋白形成所必需的物質。

而膠原蛋白,又是構成身體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結締組織對於體內的結構和支撐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血管。

所以,當缺乏維生素C的時候,只要外面稍微加點壓力,血液就可能滲出血管壁,造成出血,這就是壞血病。

一旦患上壞血病,就可能出現牙齦出血、牙齒松動、傷口難愈合、關節疼痛等狀況。

而葡萄糖和維生素C的吸收,其實存在“競爭關系”。

20世紀70年代,華盛頓大學名譽教授約翰特,提出了他的葡萄糖-抗壞血酸拮抗,也就是GAA理論,該理論指出體內葡萄糖水平升高,會阻礙維生素C進入細胞發揮作用。

這是因為,葡萄糖和維生素C具有相似的化學成分,它們通過相同的“Glut-1受體”進入細胞。

比起維生素C,Glut-1受體更偏愛葡萄糖,這意味著,一旦有“競爭”機會,它會選擇糖,而不是維生素C。

畢方解釋了一大通,最後換做了通俗說法:“換句話來說,這個受體挺愛慕虛榮的,有好的,就會一腳把差一點的踢開。”

【懂了,渣受體!】

【拋開事實不談,維生素C就沒有一點錯嗎?】

【就是介個味兒!】

葡萄糖的主要來源就是碳水,所以不攝入碳水,對維C需求自然不高,海水船員之所以容易患上壞血病,就是因為黑面包吃得太多。

想到這,畢方又猛啃了一塊魚肉,抿了抿,吐出一根魚刺。

草皮是什麽味道,畢方早已經拋之腦後了,屬於是從記憶宮殿中取出,用液氮冷凍後噴火槍激射後化成篩粉的東西。

那玩意真是純粹痛苦的回憶,土腥味混合著幹澀的枯草味,還有著冰碴子一般的口感,遠不如現在肥油美味,全身進入低代謝的細胞仿佛在一瞬間都活了過來,重新恢復工作。

河鮮較之海鮮會多出一股泥腥味,尤其是生食的情況下,但在此時的畢方嘴裏,也成了極為難得的美味。

至少比因紐特人的傳統美食基維亞克要好多了。

想到這,畢方又補充了一下。

“其實我剛才的描述也不完全準確,因紐特人吃的也不全是生肉,更多的是一種熟成後的生肉,也就是不做任何處理的自然發酵食品,叫基維亞克,也就是‘腌海雀’。”

“高緯度民族因為食物匱乏,尤其是綠色蔬菜等維生素來源匱乏,導致基本上都有類似的吃生肉習俗,一方面是燃料匱乏,另一方面就是補充維生素,但是生肉是不方便保存的,尤其是夏天,所以他們更多的,還是吃發酵後的生肉。”

對於因紐特人來說,生活在格陵蘭島上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然也不會發生被活活凍死在冰屋內的情況。

因此每年的春夏天,他們就會出去狩獵,收集到能夠度過一整個冬天的食物,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如果做不到,冬天是極有可能被凍死的。

不會有人來幫助你,因為大部分人連自己的生存都很艱難的在維持了,他們不是不願意,而是沒有余力幫助,哪怕有余力,又能幫多久?

格陵蘭島冰天雪地的,的確利於食物保存,可夏天溫度有事也是能達到零上的,放個一個禮拜還沒事,久了必然腐爛,因此只能人為進行發酵。

發酵和腐爛是兩回事,前者是益菌利用有機物的過程,吃了對人體有益,甚至東西會更有營養,而後者是害菌繁殖的過程,東西是不能吃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瑞典傳統美食鯡魚罐頭,就是用輕度腐爛發酵的鯡魚制作的。”

“因紐特人的基維亞克則更加粗獷一點,這種食物制作方法非常復雜,並且需要花費很久的時間才可以完成,至少絕不是我這一百天的生存中就能制作出來的。”

“這種食物的制作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把海燕的屍體不做處理。不拔毛,不去內臟,直接放到海豹的體內,泡在海豹的胃液之中,經過縫合後再用海豹的油脂密封。”

“然後將海豹埋入凍土層中,發酵2至3年以後再把海豹挖出,然後割開肚子,取出海鳥,就可以直接吃了。”

從制作手法上來講,它其實還是生肉,因為沒有經過任何高溫炙烤,蛋白質本身不存在變性。

“因為羽毛不會發酵,所以還會保持海鳥原來的形狀,甚至看不出有什麽變化,那種食物成本是什麽樣子,可想而知。

【臥槽,這他媽是人吃的東西?】

【太拼了……】

【買過一次鯡魚罐頭,那味道,至今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