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拯救鯨魚的是石油

“大家再加把勁,馬上就鋸開了!”

三副大喊。

“ho!”

群眾歡呼。

三副舉著電鋸,將最後一點連接處鋸開,成功將一塊將近一平方米的巨大的冰塊切開,變成碎冰漂浮在了冰窟之中。

“噗!”

噴氣聲響起,巨大的鯨魚腦袋將碎冰頂開,自在地於海面之上大口呼吸。

水柱在冷空氣下化作了冰霜,落在了幾位躲閃不及的遊客臉上,卻沒有引起絲毫的難受,反而全都哈哈大笑,將這視為了親昵的互動,甚至有人搶著被噴,興高采烈。

看著灰鯨在眾人的努力下,一步步朝著海岸邊靠近,這樣的互動感是無與倫比的,也是遊客們能堅持下去的根本原因。

救助灰鯨,聽起來很高尚,做起來也很有趣,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人一開始都只是熱血上湧,腦門一熱,北極的冷風一吹,不知有多少人成為了大音樂家,打起了退堂鼓,甚至還患上了感冒。

但看著灰鯨隨著眾人挖出的冰窟一起前進,並回應著互動,所有人都明白,這些大家夥,有著極高的智慧,它們不是智力低下的野獸,而是另一種高智慧生物,可以交流,可以互動,可以分享快樂。

僅是這種感受到自己的幫助明確得到回應的自我滿足感,便讓許多人欲罷不能,哪怕留著鼻涕,冒著尿尿被凍住的風險,也要跑過來加入其中。

“曾經,在北緯70度的地區,我們所到之處都是鯨魚。”大副指著四周的冰原,指點江山,可剛升起豪情,卻又嘆了口氣,“可現在什麽都看不見了,灰鯨,弓頭鯨,什麽都沒了,能看到幾頭便已經是幸運女神的眷顧。”

19世紀,因紐皮亞特人、尤皮克人和楚科奇人支配了大洋上的鯨魚,往後愈演愈烈,鯨魚數量至此斷崖式下跌。

直至亞伯拉罕·蓋斯納的出現,這場屠殺才得以結束大半。

雖然鯨魚的數量至今都沒有任何恢復的起色,但好歹存續了下來。

原因並不是因為亞伯拉罕·蓋斯納做出了什麽保護鯨魚的偉大運動,而是因為他通過礦物研究,發現了一種由煤、瀝青和油頁巖組合而成的液體,他稱其為——煤油。

沒錯,就是煤油,或者更深層次的說,是石油的發現,拯救了鯨魚的生命。

鯨魚這種海裏最大的生物,並不只是被當作食物這麽簡單,倘若僅僅是作為食物,人類遠不至於對它如此的趨之若鶩。

在石油被廣泛應用之前,鯨魚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這些大家夥的特別之處在於,頭內長了一種鯨油,可以用作燃料,當時主要被人們拿來照明使用。

19世紀50年代,絕大多數的醜國和歐洲家庭在夜間都要依靠鯨魚油照明,是半個世界的照明供給。

鯨油是用鯨的皮下組織、內臟熬煮得出的油脂,尤其以抹香鯨的鯨腦油,燃燒的火焰最為明亮穩定。

可以說,當時的歐美兩洲照明,除了太陽和月亮之外,幾乎完全地依賴捕鯨行業。

到了19世紀初,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爆發使蒸汽機推廣應用,同時,科技和工業的知識爆發性增長,掀起了全民學習新知識的熱潮,室內照明需求急劇上升,於是鯨油的價格也水漲船高,捕鯨成了一個利潤豐厚的營生。

利益,使人瘋狂。

在當時,捕到一頭鯨給每位船員帶來的收入相當於陸上工人半年的工資。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著捕鯨人不惜采取一切殘忍的方式獵殺鯨魚。

1760年醜國的捕鯨者發明了在船上架鍋熬煉鯨油的技術,從此,捕鯨成為了一種工業。

後來,人們慢慢將目光投向了鯨魚的肉、骨頭甚至糞便,把鯨魚渾身上下充分利用,在工業、軍事、工藝品、甚至是化妝品上,都可以看到鯨魚的“身影”。

一頭重達120噸的藍鯨有40多噸的油脂,最多可以獲取400桶的鯨油。

但是,一口油井的日產量就達到3000桶。

蓋斯納的新發明不僅照亮了全世界,還切斷了捕鯨業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不同種類的煤油層出不窮,使得捕鯨業急速衰敗,其“黃金年代”最終戛然而止,鯨油照明的時代也終於黯然落幕。

所以各種意義上來說,不是什麽動物保護,是利益的消失,是石油業的出現,才真正讓世界的鯨魚逃過一劫。

“感謝上帝讓我們還能看到這樣美麗的生物,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也能。”

邊上的幾位遊客在胸口劃著十字。

短暫的祈禱之後,眾人再次開始幹活。

……

“嘿哼!”

畢方抓住馴鹿角,將這個巨大的家夥拖到雪橇旁,費勁得將這將近兩百公斤的大家夥拉到雪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