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尼莫點(第2/3頁)

“只不過這裏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茫茫大海中,怎麽確定格林威治時間,以及當地時間?”

【日冕吧】

【鐘表?】

“是日晷。”

船員們會在甲板上弄一個日晷,用太陽影子的方向來確定時間。

輪船的起伏,對影子的長短影響較大,可對於傾斜方向上的改變卻不大。

格林威治時間的確定,靠的是鐘表。在倫敦出發的時候,把鐘表調到格林威治時間,此後就再也不調整。

【聽來好像比上次老方計算的簡單一點?】

【不清楚,反正我一個都不會,聽就完事了】

【上課撿了支筆,我就再也沒看懂過方神的解題思路】

畢方又搖搖頭。

“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卻比較困難。因為這種方法嚴重依賴於一只精確可靠的鐘表,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雖然古希臘人就發明了經度理論,但因為受制於鐘表的制作工藝,直到18世紀,航海家才能精確測量自己所在的經度。”

“在此之前,海上航海甚至有一條法律,士兵隨意給船長說關於航線的問題,會被立即執行死刑。

因為當時沒法確定自己的航線,完全靠船長的經驗,直覺,他們只知道自己的緯度不知道經度,直到後來靠譜的鐘表被發明出來。”

【嘶,全靠蒙是吧】

【其實航行不一定要精確認識自己的經緯度,老方這是有特殊需要,那時候的人,只要方向對了,埋頭前進就對了,一路上也有地表,比如島嶼什麽的】

【確實,尼莫點什麽地表都沒喲,這是最搞人心態的】

“也因此,有一段時間普遍采用的辦法是月距法,通過測量月球與恒星的角距計算得到世界時。另外,還有戴維斯象限儀,牽星板和六分儀,這些都是當時解決自身位置的方法。”

“同樣也是為什麽今天很多名表都有航海款的來歷。由於經度測量的不方便,航海家們又想出了近似的測量方法,那就是看距離,也就是所謂的海裏……”

“很多人可能奇怪,為什麽航海的距離不用公裏,英裏,這種常見單位,偏偏要用海裏,好像專門為了難為人一樣,航行速度也一定要用節,其實這都是為了方便確定位置,因為1海裏的弧長對應於地球圓心角的1分。”

【嘶哦,原來是這樣的嗎?】

【以前做類似的數學題就覺得海裏這東西很反人類,為什麽航海還要特意造一個距離和速度單位出來,原來是這個原因嗎】

【漲見識了。】

“南北方向每航行1海裏,意味著緯度變化1分;在赤道上東西方向每航行1海裏,意味著經度變化1分;如果在非赤道上東西向航行,需要乘以緯度cos的倒數作為修正系數。”

“速度單位「節」同樣也來源於此,1節等於每小時1海裏。”

“所以,我們只要知道自己航行的距離……”

畢方仔細解釋著,手上的動作也不停止,黑色的炭筆在木板上摩挲,留下漆黑的炭灰。

船頭的火把在風中搖曳,人影閃爍。

距離計算當然不可能準確,實際上風帆時代的定位精度能有個幾十上百公裏就足夠了。

再加上幾種方法混合使用,相互比較,修正,雖然不比GPS,但足以讓畢方準確抵達目的地。

尼莫點雖然是個點,可並不意味著畢方要精確的航行過這個點才算是成功橫渡。

只在在其附近,本次任務就已經能算作是大功告成。

甚至於接下來往哪裏都無所謂,無論是回去,還是一直向前,到達下一個島嶼。

通過各種計算和步驟,木板上像是解出了一道數學大題,甚至還標出了小序號。

每一個序號都代表了畢方使用一種計算方式,求出了所在位置。

等到足足三個坐標出現,畢方將其列出,隨後相互印證,最後長舒一口氣。

當著眾人的面晃了晃手中的木板,將一個坐標重重圈出,隨後拋下炭筆,躺倒在維京號中,仰頭望著夜空,語氣無比悵然。

“運氣終於好上一回啊。”

“尼莫點,就在我們腳下。”

尼莫點……就在腳下!?

觀眾一陣愕然。

這就,到了嗎?

原本以為至少還有一段路程的眾人萬萬沒想到,任務居然就這樣完成了?

畢方將手臂墊在腦袋下面,內心說不出的放松,刹那間天地寬。

而在經緯度出來的那一刻,藍色熒光的系統面板上,任務終於出現了變化,在尼莫點之上顯示了半完成狀態。

也就是在身心完全放松的刹那,畢方的眼皮忽然間變得沉重無比,一時間居然都有些睜不開眼。

直播間的觀眾們毫無疑問的又一次陷入了歡呼之中,彈幕飛速湧現,刷過了整個屏幕,一時間都看不到實際畫面,但很快,有些觀眾就在風聲中聽到了一些其他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