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煎蛋

1956年,亨利·羅特率領法國探險隊在撒哈拉沙漠發現了1萬件壁畫。

第二年,他將總面積約11600平方英尺的壁畫復制品及照片帶回巴黎,一時成為轟動世界的奇聞。

從發掘出來的大量古文物看,距今約1萬年至4000年前,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大草原,是草木茂盛的綠洲,當時有許多部落或民族生活在這塊美麗沃土上,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化。

這種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磨光石器的廣泛流行和陶器的制造,這是生產力發展的標志。在壁畫中還有撒哈拉文字和提斐那古文字,說明當時的文化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

這一消息在當時無疑是極其震撼和轟動的,無人可以想象,蔓延超過九百萬平方公裏的黃沙大地過去曾經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與草原。

放到如今,人類早就對地球歷史有了更加詳細的了解,兩相印證下,並不值得再為之轟動。

只不過,當眾人看到壁畫上那牛羊成群的畫面,再與洞外一片寂寥的場景想對比,依舊能體會到其中的錯愕與驚奇。

壁畫的表現形式或手法並不復雜,但是內容豐富多彩。

從筆畫來看,一股粗獷樸實的觸感油然而生。

畢方湊近了些,輕輕吹走墻壁上的灰塵,畫面瞬間清晰了幾分,甚至連色彩好似都艷麗了起來。

“在工業化時代之前,顏料是一種很昂貴的東西。”

“但人類從不缺乏制取顏料上的巧思,冰河世紀期間,那時候人類的一生野蠻而短暫,卻仍可以找到時間進行藝術創造。”

“西非海岸線上的布隆伯斯洞穴出土了十萬年前的工具遺跡:有用於搗碎紅赭顏料的磨石和石錘,還有用於混合動物脂肪和尿液來裝飾身體、獸皮和洞穴壁的鮑魚殼。”

“在肖韋、拉斯科和阿爾塔米拉洞穴裏,那些繪於1500至3500年前的巖畫所用的顏料則是黑炭、白堊和碎骨,以及似泥土般泛紅與黃色的紅赭鐵氧礦物,更是見證了早期人類在使用色彩上的高超技藝。”

“但是經典的正紅色不能從鐵氧化礦物中提取,因為後者的紅色出自於泥土,在色度上不及日落或血液的紅來得榮貴。”

“大部分壁畫都是用不同的巖石和泥土,如紅色的氧化鐵、白色的高嶺土、赭色、綠色或藍色的頁巖等充當顏料,部分還會使用血液和動物油脂,我們面前的就是這種。”

畢方湊近聞了聞,盡管隔了數千年,可他依舊能嗅出些不同的氣味,那是一頭受傷的牛,腹部流出汩汩鮮血,或許是為了將其更生動的表現出來,繪畫者直接使用了真實血液。

或許是時間太過久遠,壁畫上已經看不出血液的紅,反而更像是褐色。

倒是另外幾處的畫面顏色更加生動,能夠一眼看出紅色。

畢方上前聞了聞。

“通過台地上的紅巖磨成粉末,加水作顏料繪制而成的,由於顏料水分充分的滲入巖壁內,與巖壁的長久接觸而引起了化學性變化,溶為一體,因而畫面的鮮明度能保持很長時間,幾千年來,經過風吹日曬而顏色至今仍鮮艷奪目。”

“也算是一種頗為奇特的現象。”

【靠鼻子判斷顏料種類是個什麽技能】

【我想學這個】

【怎麽什麽都想學?不教!】

【叼】

蔓延十數米的巖壁上,除了牛羊外還有許多人物像。

很多是雄壯的武士,表現出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態,手持長矛、圓盾,乘坐在戰車上迅猛飛馳,表現出征場面。

也有些身纏腰布,頭戴小帽;有些人不帶武器,像是敲擊樂器的樣子;有些似作獻物狀,像是歡迎“天神”降臨的樣子,或許是祭神的象征性寫照;有些人像均作翩翩起舞的姿勢。

至於再裏面,太過昏暗,就有些看不清了,畢方也沒有冒然點火把。

“老實說,我對壁畫真不太了解,也就只能從歷史角度和化學顏料上做個匹配了,想從文化角度分析個一二三出來也做不到。”

【方老師說笑了】

【我只懂億點點】

【看看,大佬的謙虛】

“不過壁畫除了文化價值外,還是有很多其他現實價值的,比如歷史氣候的變化,歷史氣候的研究除了自然取樣分析外,也離不開這樣的歷史資料,這兩個就是相互印證的關系。”

重建歷史氣候的代用證據通常分為兩大類。

一是歷史文獻記載,按記載內容大致可分為天氣記載、氣象災害記載、物候記載、區域氣候特征及其影響記載等。

二是自然代用證據,目前常用的主要包括樹木年輪、冰芯、石筍、珊瑚、湖沼與海灣沉積物等。

“歷史氣候研究是歷史地理學尤其是歷史自然地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的就是研究氣候的歷史、揭示過去氣候變化規律,以‘古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