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人類極限

值錢?

觀眾們精神一凜,原本還以為這只是一塊玻璃,縱然形成有些罕見,也不是很值錢,現在看來或許並非如此?

【要說這個我可就不困了哦】

【細嗦,有多值錢】

“這個嘛,我其實也不太清楚,這一塊,大概千把塊,萬把塊的樣子?”

畢方語氣不太確定。

將手中的玻璃隕石對準陽光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得出來成色不錯的。

隕石撞擊沙漠本是一個極其激烈的過程,這一過程有高強度沖擊、高溫燒蝕、環境氣流湧動等等一系列復雜活動。

一次猛烈的隕石沖擊之後,引起大量揚沙相互沖擊,在高溫的燒蝕作用下玻隕石的雛形經多次沖擊並在強氣流的作用下形成了隕石沖擊、沙石等其他物質再次沖擊,以及氣流共同作用下的復雜紋理。

而這種氣流和揚沙的沖擊不止一次的作用在燒蝕的晶體上,從而形成了這由內而外看似簡單但多重交匯的紋理。

想要偽造是十分困難的,這也進一步提高了玻璃隕石的價值。

畢方手上這塊,內部並沒有太多顯眼的氣泡和雜質,相當澄澈,或許放在市場上,能賣出上萬的高價。

當然,也僅限於此了,價值和畢方上次找到的巨型翡翠不可同日而語。

【通貨膨脹真是越來越厲害了,現在我聽到千把塊,萬把塊的,都感覺好像不算什麽(捂臉)】

【今天早上買早飯,發現樓下土豆餅漲了兩塊,可把我心痛懷了,嗚嗚嗚】

【再找找看,說不定還有呢,這東西既然是純天然的,不應該只有一塊吧?】

畢方看到觀眾所說的深以為然,開始在附近搜索起附近是否還有類似的天然玻璃。

雖然玻璃本身價值對現在的畢方而言並不高,可找到它們卻有一種獨特的樂趣可言,就像是在荒野中找到了寶藏。

“1932年,那位發現玻璃隕石的央國探險家帕特裏克·克萊頓,他之所以決心深入撒哈拉沙漠,就是為了尋寶。”

畢方將這顆黃色的隕石玻璃塞進背包,開始在綠洲附近尋找的寶石,同時也做出一些簡單的歷史科普。

19世紀中葉,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當時世界上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走向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與對外侵略擴張的方向,隨之而來的就是浩浩蕩蕩的探險熱。

或許準確的來講,從十六世紀開始,探險熱潮就從未消停過,並且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以前,都是愈演愈烈的狀態。

人們渴望著更多的財富,為了得到它們,富豪與貴族進行著大把的投資,從而驅使著一批又一批的航海家出現。

哥倫布,麥哲倫都是這一時期的佼佼者。

這是一種較為原始與粗獷的探險,為此填入了不少的人命,而帶來的價值無疑也是豐厚的,人類第一次知道了世界的全貌。

到了十九世紀,當時的人類已經對世界有了一個具體而詳盡的認知,但那僅限於表面,能夠清楚的指出地球儀上的任何一個方位,但對於某些危險地帶,仍是一無所知,而工業革命完成,提供了能去探索這些危險地帶的基礎條件。

阿蒙森,斯科特便是這一時間的傑出人物。

極地,沙漠,雨林,成了這一時期的人們所期望的地方。

如果是極地是從十六世紀開始,探索地球的延伸,人們試圖知道地球最南北究竟是個什麽場景,那撒哈拉與雨林,就是為了能夠找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了。

古老的神廟,宏偉的金字塔,神秘的圖騰,天然美麗的礦石水晶……

“哈,又一塊,還是黃色的,不過質地沒有剛才的好。”

畢方從沙子中又挖出一塊滿是棱角的隕石玻璃,簡單擦了擦後收放起來。

“廣袤的沙漠深處可能出現任何危險,很少有人嘗試走進。而吸引著克萊頓等人直闖腹地的就是尋寶的誘惑。”

“克萊頓聽說在沙漠當中有一個綠洲城市,其中藏匿著豐富的寶藏,然而探險隊到頭來也沒找到這個只存在於傳說中的綠洲城市,反而找到了一些特別的東西。”

“剛才我已經說過一次,你們現在也都知道了,就是利比亞隕石玻璃。”

“起初克萊頓只是覺得玻璃新奇好看,於是把它們收集了起來,帶回歐洲。”

“但是沒兩把刷子,怎麽可能當上探險家?這可不是靠著勇氣和大膽就能當的職業,憑借敏銳的地質學經驗,克萊頓感到一絲蹊蹺,那就是荒蕪的沙漠上怎麽會出現如此精美的玻璃?”

“不過礙於時代發展,他始終沒能找到答案。只是在接下來的兩年裏,他多次往返撒哈拉沙漠和歐洲,收集了許多這樣的玻璃樣本。”

“兩年後,克萊頓精心把收集而來的玻璃封裝在一個威士忌酒瓶裏。和玻璃一起被放進酒瓶的,還有一張小紙條,上面記錄了這些玻璃的采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