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尼羅河(第3/3頁)

“我們拓展開來便會發現,上古時期的先進文明國家,其基本面與尼羅河極為相似。”

“四大文明古國中,除了埃及,巴比倫所在的兩河流域中下遊,印度所在的印度河流域中下遊,都是大型河流與熱帶沙漠環境的結合,只有華夏例外。”

會發大水的都逃了。

不發大水的沒點出更高的發展科技。

只有華夏是蠍子粑粑獨一份,不僅沒逃,還把大水給治了。

“總之,因早期人類極端低下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文明的出現和發展極度依賴於先天的自然環境,人類主觀能動性的作用顯得過於渺小。”

“這種情況下,只有先天環境非常合適,只需人類掌握少量低級耕作技能,便有生產出足夠食物的地方的可能,才能最早誕生出文明國家。”

“所以一切都不是靜止的,總在不斷變化。”

“文明發展之初,這種熱帶沙漠與大型河流的結合有明顯優勢,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其弊端也逐漸顯現。”

“沙漠化的土地其開發潛力畢竟有限,當人類的技術發展到有能力對湖沼之類較高難度地塊進行充分開發利用後,埃及就會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四大文明古國中,華夏的成型雖較晚,但卻後來居上,一舉成為其中的老大。”

“印度文明崛起於印度河流域,但其文明中心隨著恒河流域的開發而轉移。”

“巴比倫所在的兩河流域,雖然在中東一直是保持了一流地緣板塊的地位,但這種地位的保存,很大程度上是靠其地緣區位的優勢,但憑其板塊本身的生產潛力,早已被中印甩了很遠。”

“埃及雖是四大文明古國的先行者,也是衰落最徹底的。”

“隨著其他板塊陸續開發,先後超越埃及的綜合實力,而當這些板塊的地緣實力發展到有能力對外擴張時,埃及又被淪為外來勢力的征服對象。”

“波斯、馬其頓、羅馬、拜占庭、阿拉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都強勢將埃及納入過自己的版圖。”

【哎,風水輪流轉啊】

【沒有永遠的帝國】

【是不是要結束了?】

畢方用指甲將剛剛隨手折下的紙草莖的外皮剝去,又用小刀順生長方向切割成長條,並橫豎互放。

“看到我手上的‘蘆葦’了嗎?這其實不是蘆葦,而是紙草,是一種形狀酷似蘆葦的植物,盛產於尼羅河三角洲。”

“想我這樣切割然後交疊,接著用木槌擊打,使草汁滲出,幹燥後,這些長條就永久地粘在一起,最後用浮石擦亮,就能作為紙張使用。”

“這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書寫載體——紙莎草紙,成為後世學者研究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文獻。”

“但由於紙草不適宜折疊,不能做成書本,因此須將許多紙草片粘成長條,並於寫字後卷成一卷,就成了卷軸。”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西方的一些古老文獻都是卷軸,如果是在古代,或許我這一次的冒險經歷就會被記載在這樣的卷軸之上,世代流傳吧?”

將一個小知識作為最後的結尾,畢方不再拖延,對著逐漸高升,飛過尼羅河對岸的無人機比了一個二指禮。

“這一次的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但這並不是結束,我是畢方,我們下次再見。”

伴隨著無人機飛過尼羅河,穿過小綠洲,最終畢方化作一個黑點。

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