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政

自立為王的加冕大典,還在李仲的操持下緊鑼密鼓的準備著。

而陳勝卻早已提前擔負起漢王的職責,處理起方方面面的工作。

諸如效仿陳縣在各郡集中開墾糧田這類關系著他治下五六百萬黎民百姓生計的大事,在陳勝的工作列表中,一抓一大把!

比如漢王廷的政體,是該繼續沿用大周的三公九卿制還是該改制執行三省六部制。

比如紅衣軍的軍功體系,是該用二十級軍功爵位制,還是幹脆直接實行軍銜制,將福利與軍銜掛鉤。

再比如,土地所有權改革這件事,也已經迫在眉睫,不能再拖了……

這些都是只能陳勝自己斟酌、自己做決定的大事,不能讓旁人來插手,也無法與旁人進行商議!

另外,協助韓非起草漢王廷新律法、於各郡組建屯田軍、完善軍工體系,繼續擴大稷下學宮的招生規模等等諸多要務,陳勝雖然不用親力親為,但也同樣得去參與,把控大方向……

縱然他將這一大堆事務都分了一個輕重緩急,優先處理那些必須要趕在加冕大典之前拿出一個大致框架的要務,仍感分身乏術、被迫996。

時間轉入八月尾。

大周朝廷如期交付一百萬石糧草和一萬頭牲畜。

據李斯說,他的條件在洛邑春秋宮的朝會之上提出來時,魏王姬列當時就變了顏色,勃然大怒的一把掀飛身前的食案,起身咆哮要征調重兵蕩平陳郡,還叫囂著要屠他陳勝九族!

然而他的叫囂聲都還沒落地,就被朝會上的文官們前赴後繼的“善解人意”的“勸解”住了,氣得姬列連朝會都只參加了一半,就怒氣沖沖的從大步離開了春秋宮。

更尷尬的是,當朝中文武群臣以絕對的人數優勢贊同了陳勝提出的以糧草和牲畜換取紅衣軍退兵的條件後,朝廷卻根本就拿不出那麽多的糧秣與牲畜來。

最後還是朝中幾位京畿大族的掌舵人慷慨解囊,“齊心協力”助朝廷湊足了這一大筆糧秣和牲畜!

陳勝沒有那個精力和心情去理會朝中的波譎雲詭。

他在收到李信部清點完糧秣和牲畜的回報之後,就果決的下達了征北軍退守苑陵的軍令。

苑陵乃是從司州進入潁川的門戶,退守苑陵,不但可以遏制住朝廷大軍突襲潁川,還能作為紅衣軍下一次攻打司州的橋頭堡!

適時。

陳守率領的征南軍,順利拿下豫州南部全境。

其後,他代陳勝任命陳七為豫州鎮守,率紅衣軍第三師留鎮豫州安邑。

他自己則率領本部兵馬,借道譙郡回師陳郡,順手將譙郡也收入陳郡集團治下。

這意味著,陳勝南征北戰兩大戰略目的,盡數達成!

也意味著,王一年最後的戰火,終於落下帷幕!

……

拿下豫州全境與譙郡之後的陳郡集團,疆域北抵冀州、司州,南抵揚州,西抵荊州、東抵沛郡——沛郡以東便是徐州!

雖處強鄰環伺之地,但陳勝自忖,真正能算得上是強鄰的,唯有荊州的搏浪軍!

搏浪軍之強,已無需再贅述。

除開搏浪軍之外,無論是司州的禁軍、王翦軍,還是冀州的太平道本部黃巾軍,東北方的青州宋義軍、東方的徐州任囂軍……陳勝都不懼!

雖然經過這一年多的亂戰,這幾方兵馬都已經有了十足的長進,不可再以烏合之眾視之。

但他紅衣軍也已經到火候了,九州之上除了幽州軍與搏浪軍這兩大兵團之外,紅衣軍與任何一支兵馬正面作戰,都不會落入絕對的下風。

當然,目前的紅衣軍,還不足以支撐陳勝無所畏懼的去與這幾方兵馬同桌博弈。

陳勝最大的底氣,來自於他的基本盤!

須知戰爭固然是鐵與血的比拼。

但同樣也是資源和國力之間的碰撞。

在內政這一塊兒,陳勝不是藐視誰,他只是覺得當前九州上這幫攪動風雲的弄潮兒……都是垃圾!

大周朝廷就不說了,能將好好一個九州治理成這副千瘡百孔的模樣,已經足以證明,朝堂上的那幫文武大臣都是些臭棋簍子。

但凡有一個能力挽狂瀾的人物,坐擁七百年統治九州的深厚底蘊的大周朝廷,都不至於這麽不堪一擊。

而太平道那幫子將軍、渠帥,也沒見得好得到哪裏去,論傳道,他們或許個頂個的都是高手,但論內政,個個都是十足的蠢材。

就拿離陳勝最近的任囂來說。

論軍事才能,任囂絕對是名將一流,三千卒下徐州,月余時間拉扯二十多萬烏合之眾南征北戰一整年,還能不吃大敗。

甚至在一連串的小規模失敗後,他還能不斷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一點點的將二十多萬烏合之眾打造可堪一戰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