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暈倒(第2/5頁)

“除了灶神廟之外,我們當年還在這巷子通往灶神廟的窄道裏找到了康素琴的一只繡鞋,應該是她被劫走之時留下的——”

秦纓回憶道:“我看過江仵作留下的驗狀,當年三位死者之中,康素琴的身量是最高的,有將近五尺高,雖說對男子而言不算太過,可康素琴被當劫擄走並未掙脫,也未吸引來附近民居之中的百姓注意,足見兇手將康素琴挾制的極厲害,兇手至少不是體弱多病之人。”

趙慶應是,“當年我們也是如此想的……”

秦纓又道:“雖說三位死者都住在城東,但三處案發之地並不算近,兇手選擇受害者的目標也十分明確,要在短期內找到三位特征相似的死者,很不容易,再加上踩點和跟蹤死者路徑,要花的功夫極多。”

謝星闌看著眼前的小巷若有所思,這巷子未經大改,與隔壁熱鬧的長興街相比顯得格外僻靜,而康素琴歸家的路上,也只有此地最容易下手,他很快道:“去羅槿兒家的舊書鋪子看看,再往發現羅槿兒屍體的地方看看。”

羅槿兒乃是第一位遇害者,秦纓也正是從羅槿兒的驗狀之上發現了此案古怪之處,趙慶應是,“羅槿兒家的鋪子便要往安民坊去了,羅家住在安民坊以東,他們的鋪子當年在安民坊以西靠近禦街的甜酒巷裏,雖是賣舊書,但他們做生意實誠,很得許多家貧的學子和讀書人喜歡,在那一帶還算頗有口碑。”

前次謝星闌和秦纓已經去過安民坊羅家,但並不知道他們的舊書鋪子在何處,趙慶和朱強尋路,又因羅家開了新的書局換了鋪面,也尋了半晌才找見,剛走入巷口,便見如今的甜酒巷變作了一條文玩書畫街,兩側的鋪子多以文玩書畫為主。

不多時,趙慶在一家瓷器鋪子之前勒馬,“大人,縣主,就在這裏了,這就是當年的羅家鋪子——”

鋪子換了新主人,掌櫃的見有官差停在門口,面色陡然一變,慌忙迎出來行禮,“諸位大人來此不知有何貴幹?小店做的都是正經買賣。”

謝堅擺了擺手,“不管你的事。”

掌櫃的大松了口氣,謝星闌這時上前問道:“這條街上的本來就都是這些鋪子?”

掌櫃的恭敬道:“啟稟大人,不是的,早些年這巷子裏什麽鋪子都有,也還算熱鬧,後來漸漸興起了別的街市,此處人就變少了,後來這裏兩家文玩鋪子做出了名堂,大家都說買文玩來這裏準不錯,於是其他書畫文玩店家也都搬了過來,久而久之此處便變成了如今這模樣,小人的店也來了五年了,雖然平日裏人不多,不過做咱們這一行的,本來平日裏也多是冷冷清清。”

秦纓跳下馬車前後轉了轉,未看出何種古怪,沒多時一行人又往發現羅槿兒屍體的橋洞行去,趙慶在前道:“發現屍體之處在安民坊西南的一處橋洞,那橋洞不比興安橋,其實當年都已經要廢棄了,橋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橋面生了裂痕,敢走的人不多,久而久之連荒草都生遍。”

甜酒巷以西的長街臨著禦道,是最為寸土寸金之地,眾人雖行在後街,仍能聽見禦道上販夫走卒的叫賣和車馬轔轔之聲,沿著後街往南行兩炷香的功夫,便到了趙慶說的橋洞,只見十年過去,那處橫在秋水渠之上的石橋已經坍塌,塌方的石塊佇立兩側,只有水渠處的石方被清理幹凈,此刻石塊之上苔蘚濃綠,雜草野花生機勃勃。

趙慶道:“就是此處了,當年石橋還未塌,順著石階也能下去橋洞之下。”

秦纓走到近前探看,“這樣的地形地貌,郭仲耘做為有經驗的捕頭,怎麽能說這裏便是第一案發現場?而金文延若是頂罪,那很顯然此處漏洞極大。”

謝星闌道:“金文延當初東躲西藏,也有許多人看到了他的蹤跡,只怕是編不出別的謊話,所以幹脆就說這裏是第一案發之地。”

謝星闌如此說完,秦纓立刻轉身打量周圍,此處石橋雖是坍塌荒蕪,但不遠處還有一座足夠六輛馬車行過的白玉石橋,而距離禦道,不過一炷香的功夫,南邊雖有一片民坊,但北面與東面卻皆是鬧市,尤其臨近禦街的更是熱鬧非凡。

秦纓道:“我記得卷宗上說,發現羅槿兒的屍體之後,也走訪了多人,尤其南邊的民居,許多人的洗衣淘米水,都是倒進秋水渠的,有兩戶院子甚至就在石橋橋頭,但沒有人在前一夜聽見異響。”

趙慶面露愧色道:“當年我們也覺得古怪,但金文延生的人高馬大,羅槿兒卻十分瘦小,他說他不費吹灰之力便將羅槿兒制服,郭捕頭便覺得也算合情合理。”

秦纓狹眸,“可惜金文延的妻女自從案定之後便再無音訊,否則還能探查金文延到底為何認下此等死罪,而你們那位郭捕頭,玩忽職守是沒跑了。”